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探月工程將首次實施再入返回飛行試驗

  • 發佈時間:2014-10-23 01:30:3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西昌10月22日電 (通訊員蔡金曼 記者付毅飛)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太工程中心主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繼忠22日宣佈,我國探月工程將首次實施再入返回飛行試驗,飛行試驗器計劃10月24日至26日擇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整個試驗週期約8天。

  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郝希凡當日表示,本次試驗任務將以獲取相關數據為主要目的,首次採用半彈道式跳躍的返回方式,對未來嫦娥五號返回的相關關鍵技術進行試驗驗證。

  劉繼忠介紹,2013年12月嫦娥三號任務圓滿成功後,我國探月工程全面進入“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的第三期,計劃于2017年前後執行嫦娥五號任務,實現無人自動採樣返回。為突破和掌握航太器再入返回地球關鍵技術,工程決定先期實施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即發射一顆飛行試驗器,飛抵月球附近後自動返回,並在內蒙古中部地區著陸。

  與神舟飛船此前以大約每秒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返回不同,未來嫦娥五號將以接近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郝希凡表示,考慮到我國內陸著陸場各方因素,為實現長航程、低過載的返回,我國將首次採用半彈道式跳躍的返回方式。“跟我們小時候打水漂類似,飛行器要在大氣層表面‘打個水漂’。”他説,飛行器首次進入大氣層後將受控躍起,經過滑行再次進入大氣層並飛向落區。

  這種返回方式對控制精度提出了極高要求。如果“跳”得過高,飛行器將偏離落區;“跳”不起來則可能直接墜入大氣被燒燬。郝希凡説,距地面60—90公里的高層大氣變化無窮,受到黑天白夜、太陽風、地磁場等多種因素影響,大氣變化誤差很大,需要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具備很大包容性。

  他介紹説,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是嫦娥五號各關鍵技術中最難的一項,無法通過地面模擬得到充分驗證。我國開展這次試驗飛行,就是為了獲取最真實的飛行數據,對此前的研究、分析、設計、製造等工作進行檢驗,驗證嫦娥五號再入返回相關的軌道設計、氣動、熱防護、制導導航與控制等關鍵技術。

  劉繼忠表示,除返回方式外,本次任務將實現我國航太多個“首次”。“這是我們首次讓飛行器從月球回到地球;也是我們在第二宇宙速度再入情況下,首次突破一些防熱技術。此外,本次任務返回器的體積比神舟飛船返回艙要小,將驗證我們大範圍內小目標搜索能力,這也是首次。”他認為,本次試驗任務風險很大,但他對所有參試人員充滿信心。

  執行此次任務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飛行試驗器等飛行産品自8月上旬陸續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後,相繼開展了總裝、測試等技術準備工作,各系統狀態正常,滿足任務發射要求。火箭已于當日加注推進劑,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