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存款偏離度考核見效 銀行理財轉型進行時

  • 發佈時間:2014-10-22 09:29:30  來源:生活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海證券報記者 金蘋蘋

  最新統計顯示,原本被投資人寄予厚望的9月末並未成為高收益理財産品頻發的“賺錢季末”。相反,隨著存款偏離度概念的提出,“月末效應”、“季末效應”等銀行理財産品固有特徵正在逐漸消失。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銀行存款的考核逐漸向日均存款額過渡,未來銀行理財的轉型不可避免:除了高收益産品不再集中在月末、季末發行,凈值型理財産品或是未來銀行理財産品的一個重要品種。

  銀行理財迎來

  “落寞的9月”

  與之前投資人和部分銀行業內人士預期的9月末理財盛宴不同,今年有季末和月末因素疊加的9月末並沒給投資者帶來太大驚喜。

  根據銀率網的最新統計,9月份不僅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量比上月有小幅下降,而且其預期收益率水準也沒有大幅提升的情況出現。統計顯示,9月份發行的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5%,較8月環比僅微升0.02個百分點。

  “9月末高收益理財産品發行較少,跟監管層推出存款偏離度考核有很大關係。”某股份制商業銀行財富管理部負責人説。

  9月中旬,央行、銀監會和財政部聯合出臺的《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規定,商業銀行應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約束月末存款“衝時點”,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

  在前述負責人看來,伴隨著存款偏離度考核的出臺,以後銀行弱化月末的存款考核將是趨勢。“就我們行而言,目前對公業務部門已經不考核月末存款額了,零售部門雖然還在繼續,但是慢慢弱化是肯定的。”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去年以來包括工、農、中、建、交等大行,在內部考核中均已將日均存款餘額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而眼下,這一概念正在為更多的銀行所接受,加上之前的月末突擊攬儲“衝時點”的成本過高,因而未來銀行不會再用月末高收益理財産品拉存款,“月末效應”將會漸漸消失。

  轉型凈值型産品

  事實上,在存款偏離度考核出臺前,部分銀行已經未雨綢繆,開始為銀行理財的轉型探路。作為此前被業界最為看好的品種之一——凈值型理財産品,則成為銀行當前轉型的一個熱門。

  據了解,凈值型理財産品與開放式基金類似,其不向投資人承諾收益,可提供凈值查詢,並根據産品招募書中的規定,可在每日、每週、每月等固定週期公佈凈值並開放申贖。

  目前,諸多銀行都已推出凈值型理財産品,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等;而且部分銀行的凈值型理財産品也已有了相當規模。據招商此前的披露,截至今年6月,該行旗下的凈值型理財産品和結構化理財産品的管理餘額日前突破4000億元,較去年末增幅約360%。

  多位銀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隨著存款利率市場化推進,目前市場上固定收益類理財産品由於與存款同質化,使得其面臨的競爭已非常強烈。而凈值型理財産品更符合資産管理的本質和監管部門的對於理財業務“單獨核算、風險隔離、行為規範、歸口管理”的要求。而且這類産品通過投資于標準化資産可以實現公允估值,有助於打破銀行理財産品的“剛性兌付”。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傳統的投資于固定收益市場的理財産品就將要退出市場。”前述銀行財富管理部負責人指出,在他看來,目前決定銀行“江湖地位”的還是存款。“因此銀行仍然會通過發行高收益理財産品來吸收或留住存款,只不過會通過改變理財産品的發行排期而避免出現存款餘額在月末出現偏離,將來銀行高收益理財産品的發行將更常態化。”

  另一家銀行理財師也表示,凈值型産品由於投資範圍更加廣泛(標的除了傳統理財産品投資的貨幣市場交易工具外,還包括券商集合計劃、基金專戶、ETF等資産),因此目前其收益率和投資風險較傳統的理財産品要高,故而對於風險偏好偏穩健的銀行而言,這類産品未來暫不可能成為市場主流,“而是為客戶提供更多資産配置的一類理財品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