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宜環境醫院:一個“環保之鄉”的産業模式創新探路

  • 發佈時間:2014-10-22 08:32:3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第二屆中國環保技術與産業發展推進會”召開前夕,科技日報記者來到列入國家科技興貿節能環保創新基地的江蘇省宜興市採訪,聽到這樣一件新鮮事:

  我國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利用産業先發優勢與技術優勢,正在全力打造國內首個提供綜合服務的中宜環境醫院,以此推動宜興環保産業做大做強,全面提升環保産業市場競爭力。

  這一創新模式,引起了中外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那麼,宜興環科園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新性提出建立環境醫院?建立環境醫院的優勢何在?如何來構建好環境醫院?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走訪了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管委會相關領導。

  新模式謀劃明天:“大環保産業”的探路者

  有專家認為,環保産業是以傳統産業為基礎的新興産業和朝陽産業,是結構調整中鼓勵發展的領域,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環保産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同時,環保産業的大力發展必將進一步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良性發展。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我國的環保産業是伴隨著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經過20多年的發展,環保産業已初具規模,為治理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提供了技術支援和物質基礎,成為一個“朝陽産業”。

  尤其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面對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環保法律法規、標準的不斷完善和執法力度的加大,使得對環保産品、技術、服務需求增加,進一步刺激、調動和促進了企業防治污染的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環保産業的快速發展。

  而記者來到的宜興,是全國聞名的“環保之鄉”。這裡,環保産業起步早、發展快、影響力大。尤其宜興環科園,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目前,已形成了1700多家環保企業、3000多家環保配套企業的環保産業集群,造就了10萬環保産業從業人員,其中環保專業研發人員80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20000多名,專業市場行銷人員近萬名。

  同時,宜興環科園還形成了以環保工程承包為龍頭,以環保設備製造為重點,以原輔材料及零部件配套為支撐的完整的産業鏈條。環保産品涉及水、聲、氣、固、儀及配套産品等六大類、200多個系列、2000多個品種,環保産品年銷售規模達500億元,其中水處理佔到70%,水處理設備的自我配套率高達98%,國內市場佔有率達40%,形成了集研發設計、裝備製造、物流倉儲、銷售服務、管理運作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産業支撐體系,是中國環保企業最集中、産品最齊全、技術最密集的産業集聚區。

  儘管我國環保産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屬於基礎薄弱、競爭能力差的行業,尚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需要。集中體現在佈局分散、規模小、創新能力弱、缺乏技術整合和設備成套化能力,以及對環保市場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和激勵機制。

  如何讓環保産業適應不斷改善環境品質的需要,提升環保企業國際競爭力?“這既要為環保企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更要搭建高端的合作發展平臺,支援優質環保企業依靠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金實力,逐步發展到工程總承包、專業化環保設施運營服務和投融資風險評估等領域,開拓國際環保大市場。”宜興市委常委、環科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稱。

  宜興環科園,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著力去探索促使環保技術與服務方式的轉變、推進環保産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用朱旭峰的話來説,“環保産業不同於常規的傳統製造業,它的終極業態是環境服務業。儘管宜興有著40年的産業積澱、20年的園區發展,贏得了環保産業先發優勢,但整體存在的一些瓶頸,同樣嚴重制約著宜興環保産業發展。”

  用超前的眼光謀劃産業新明天,著力探索環保産業發展領域的又一種新模式。去年,一個大膽的設想,在宜興環科園管委會高層形成:憑藉宜興環保産業的國際影響力,發揮已形成産業規模、科技人才等優勢,讓企業、人才、技術、資本、管理等優質資源高度融合,在全國首建一家一站式能夠為區域治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工程建設和運營服務的“環境醫院”。

  如何來建好“環境醫院”?幾個月後,宜興環科園領導專門請來了科研院所、高校與一些重點環保企業專家和企業家,在“中宜環境醫院建設方案論證會”上,認真聽取他們對中宜環境醫院建設定位、模式、機制、運營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並對原來設想和方案進行調整與完善。

  在各界的支援下,中宜環境醫院建設工作在宜興環科園快速啟動。

  宜興環科園管委會副主任潘泉華告訴記者,其實,在這之前,作為國家級環保産業高新區的宜興環科園,圍繞啟動建設創新型特色園區,把宜興環科園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環保第一園”的目標,在國家科技部和環保部共同支援下,推出了一系列的創新舉措。

  近3年來,宜興環科園在明確環保産業“做大、做尖、做高、做精”的基礎上,確立環保産業的“五大轉型”要求,即:産業門類上,從單一的水處理為主,向氣聲固儀和資源利用全面轉型;産品功能提供上,由單一的裝備製造,向系統整合和成套化設備轉型;污染治理流程上,由末端治理為主,向全過程治理和控制轉型;市場拓展上,由産銷型為主,向産銷型和技術型同步轉型;業態進展上,由環保製造業為主,向環保製造和環保服務業並舉轉型。

  尤其是宜興環科園突出問題導向,為加快環保業態轉型,圍繞強化産業發展支撐功能承載力,採取規劃先行、園區引導、多元投入的發展模式,投資100多億元,規劃建設了200萬平方米的各類功能性載體;始終以科技創新作為驅動産業發展的主引擎,矢志不渝地推動産業技術升級;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切實提升環保産業發展的國際化水準。

  在潘泉華看來,此“所有”有力的舉措,為環保産業突破原來的狹窄單一狀態、同質化過度傾向、內部競爭過激等局面,進而向融合生産製造、研發設計、綜合服務的大環保産業躍升,提供了清晰的目標和路徑指導。同樣,為最終建設中宜環境醫院打好了牢固的基石。

  多主體做大市場:“所有”系統方案的解決者

  有人説,“宜興環科園按照搭建高端平臺、促進高位發展的思路,在國內創新性地提出了‘打造中國環境醫院,服務中國環境事業’的戰略發展新思路。標誌著我國環保産業發展已進入一個更高的領域,也將引導産業快速健康發展。”

  去年來,中宜環境醫院建設有序進行:

  2013年,宜興環科園首先經宜興市委政府批准,投資設立了引領宜興環保産業發展的平臺——宜興環保産業集團,並明確了整合資源、搶佔市場、助推企業、謀求發展和引領産業五項功能。

  去年來,公司緊緊圍繞強化環保産業支撐體系,搭建環保産業資本平臺,為環保優質企業提供金融支撐;打造宜興環保示範工程,為優質企業對接政府項目;創新推動環境醫院模式,引領宜興環保企業“走出去”,發揮産業集團“中場組織者”作用。

  在此基礎上,宜興環科園依託具備全方位開展環境治理的産業基礎與技術支撐,憑藉産業集團這個高端平臺,啟動組建環境醫院。

  很快,一個新鮮事物在環保界産生。以集團為載體,由首批20家當地骨幹企業以及相關重點科研機構共同參與的綜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中宜環境醫院”,在宜興環科園應運而生。

  “我們通過組建環境醫院,旨在促進企業努力開拓專業市場和總包市場、致力推動宜興環保産業做大做強,全面提升區域競爭力。”朱旭峰説。

  宜興環科園所建的到底是怎樣一所“環境醫院”?

  在朱旭峰眼裏,任何一家企業都難以提供解決所有環境問題的技術和服務,環保産業已由單個主體向多個主體參與變化,“‘環境醫院’就是將做‘醫療器材’的、做‘藥品’的、做‘醫生’的整合在一起,共同為環境問題‘看病’。”

  因此,中宜環境醫院是充分依託宜興環保産業集群,整合園區及國際國內領先技術和優勢企業,以環保産業集團為龍頭,創新平臺為支撐,以PPP、第三方環境服務為模式,為國內外的區域環境治理來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工程建設和運營服務。

  潘泉華告訴記者,中宜環境醫院的發展定位是“三個一”: 一面旗幟,對內有效引領、組織與整合各細方領域優秀技術企業加盟,對外有效推介宜興環保産業,開展與各地政府間産業與技術合作;一個平臺,打造國際國內領先技術整合、環保産業細分領域全覆蓋的設計、施工、運營、服務平臺;一套模式,為各個産業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務。

  記者了解到,自中宜環境醫院投入運營以來,宜興環科園已經利用産業技術上的優勢,帶領一批優質企業共同承擔了區域總包、流域治理等一些大工程,成為環保問題系統方案的解決者。同時,環科園也將在哈爾濱、成都等多個城市,著手組建“環境醫院”載體,把環保專業市場拓展得更寬更廣,在全國獲得更多的總包市場。

  有業內人士這樣認為,加快打造提供綜合服務的中宜環境醫院,全力扶持企業開拓專業市場和總包市場。這是宜興環科園積極探索市場配置資源的一次成功創新,也為我國環保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模式”與“樣本”。

  “發展中國家環保産業市場巨大,商機無限。但是,做環保光有技術、光有産品,光靠一個環保集團是不能解決全部問題的,它需要經驗的積累和産業的積澱,要成一個佈局合理、功能齊全、動作高效的環保生産配套體系與技術市場服務體系。我們作為‘國家隊’,不僅要提供好的産品、好的解決方案,更要致力於環保産業持續健康發展。”見證中國環保産業發展的朱旭峰深有感觸説。

  匯平臺完善機制:環境産業轉型升級的實踐者

  宜興環科園有三個目標:要建成全國最大的環保産業集群,全國環保技術創新高地,全國環保服務業示範基地。

  為此,今年來,宜興環科園順應未來環保趨勢的市場需求,發力推動環保發展方式和環境服務方式轉變,利用摸索出“環境醫院”模式,進一步發揮宜興環保産業優勢,更好服務於我國環境産業轉型升級。

  “現在,我們環境醫院建設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科學、系統、合理的框架與支撐體系。”潘泉華稱。

  那麼,“中宜環境醫院”發展框架是怎樣的?宜興環科園的做法是:以宜興環保産業集團為載體,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加盟“環境醫院”,同時,搭建從技術、資本到市場的多元化合作平臺;平臺間協同合作,相互推進,面向國內外環境服務市場。

  其中,在國內市場方面,“中宜環境醫院”將通過建立靜脈産業園,為地方政府以及區域環境治理提供綜合環境服務;在國際市場方面,“中宜環境醫院”將重點瞄準中非、東盟,組織優質企業結成聯盟開拓市場。

  朱旭峰告訴記者,“我們要打造的中宜環境醫院,就好比一家大醫院,分為從“總院—分院—專科門診”三級梯隊。在宜興環科園設立總院,統籌指揮下屬分院及項目的運作及管理;在意向合作地區建立分院,對當地環境問題進行診斷並制定綜合方案,提供一站式環境服務;由相關細分領域有競爭力的合作企業組成專科門診團隊,在總院和分院的統籌下有針對性地解決具體問題。

  記者了解到,目前,宜興環科園在打造“中國環境醫院”方面,已經完成整體戰略佈局,並已開始建立相關支撐運營的體系。

  潘泉華向記者透露,圍繞“環境醫院”戰略發展目標,今年起,宜興環科園在已形成區位區域優勢明顯、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産業文化基因厚重、産業集群優勢突出、載體支撐功能完善、技術創新實力增強、國際合作加快推進、部省聚焦園區發展等獨特優勢下,重點建設和完善診斷、檢驗檢測、設計、技術、標準化裝備、工程化、技術項目資訊、風險管理、投資等“九大平臺”。

  其中,診斷平臺,進行項目前期勘察、診斷;檢驗檢測平臺,對項目運營階段進行檢測、監測;投資平臺,將採取産業集團與資本運營集團合作,搭建多元化資本平臺,對“環境醫院”、項目、合作企業、業主及地方市場形成資本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了解到,“中宜環境醫院”還專門成立顧問、對外合作、專家諮詢、企業考核、系統協調等“五個委員會”:

  顧問委員會由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及各領域權威人士組成,提供技術及産業方面的諮詢幫助。

  對外合作委員會由宜興環科園管委會領導、産業集團高層組成,與意向合作地方政府對接,協商合作事宜。同時,負責合作框架協議、項目協議以及環境醫院內部利益分配、獎懲規則的統籌制定。

  專家諮詢委員會組織整體解決方案的頂層架構設計,負責每個項目診斷、技術工藝選擇、設計、施工等方案的制定以及參與企業和方式的確定。

  企業考核委員會負責對符合環境醫院條件的國際國內及園區企業的發現、選拔、入駐、管理工作,對入駐企業各方面進行審查評估,形成量化指標及評估報告上報總經辦或董事會,根據專家諮詢委員會制定的治理效果考核標準對各門診企業治理效果進行考核。

  系統協調委員會協助企業考核委員會落實企業進駐、退出的具體工作,建立企業與環境醫院之間資訊溝通渠道,跟進總工程整體進度,匯總各分項目工程進度,向總院工程部及項目公司提供項目進展資訊。

  記者在這裡欣喜看到,隨著宜興環科園環境醫院的誕生與快速發展,一批有實力、有抱負的科學家、企業家、資本家緊密結合,齊心引導産業朝著規範化、規模化、高水準、高效益方向發展。

  今年,宜興環科園將針對以往環保企業規模較小,業態同質化傾向明顯,錯失許多疊加優勢機遇的問題,進一步放大環境醫院模式,引導企業家轉變發展理念,有效推動企業間優化重組,將昔日“遊擊隊”改造為“正規軍”,扶持一批優質企業從過去單一的“製造”走向“服務”,全面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準。

  “環境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調動各方的力量,共同來參與;尤其在環境治理上,要有持續精神。我們在宜興環科園建立環境醫院總院的基礎上,將快速向全國輻射,建立各目標區域環境醫院。其次,通過中非中心、東盟中心、上合組織進入國際市場。今後,我們不僅要提供好的産品、好的系統解決方案,更要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民眾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朱旭峰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