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最綠省份福建:“綠色福利”助林改持續先行

  • 發佈時間:2014-10-22 07:32:26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綠色福利”助福建林業改革持續先行。自9月召開的中共福建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以來,中國最綠省份福建圍繞林改進行探討,“國家得綠,林農得利”的舉措進一步壘實。

  本月,除北京馬拉松遭遇“霾”伏的消息外,福建明確實行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亦引發廣泛關注。分析指,這一制度的實施,既體現“生態環境受損,官員終身追責”的力度,亦顯示生態福建建設的又一個機制建設突破。

  此前的今年3月間,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支援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使得福建成為中共十八大以來,國務院確定的全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而前述舉措,正是福建落實《意見》的實施意見之一。作為中國最早開展林改的省份,以及中國南方的重點集體林區,近期福建備受外界的矚目。普遍的認為,中共十八大以來,土地改革成為中國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之一,而由於改革障礙更小,林業改革有望成為土地改革的急先鋒。

  福建省本月亦就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提出目標:到2015年,福建全省23個城市空氣品質全部達到或優於二級標準,森林覆蓋率達到65.95%以上;到2020年,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建成。而根據全國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福建森林覆蓋率達到65.95%,繼續保持全國首位,森林蓄積量6.08億立方米,居全國第7位。

  福建省林業廳廳長陳則生近日在此間披露,福建林改初步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和“國家得綠,林農得利”目標。今後,福建將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國有林場改革,繼續為全國林改探路。

  可以注意到,福建數十年的林改進程中,有兩個村很有名氣。一個是永安市洪田村,洪田村人1998年把土地承包責任制引向山林,成功推行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被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杜潤生譽為中國林改的“小崗村”;另一個是“客家祖地”閩西山區的武平縣捷文村,中國第一本新林權證落地於此,開啟集體林權“包林到戶”、“明晰産權”的模式,並在福建全省推廣。

  靠山吃山,林改成為福建農民謀生求富的依託和希望,也是地方政府富民的航向。福建省政府在2012年、2013年相繼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快林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持續推進福建林業改革與發展進程。

  據統計,目前,福建全省林權登記發證率達98.95%、到戶率達96.8%,均居全國前列;森林綜合保險在保面積突破1.14億畝、參保率超過90%,居全國同類保險首位。

  “百姓富生態美”亦是當下福建生態建設的一個官方熱詞。分析人士指,福建20餘年的林改之路不斷前行,並受到民眾的歡迎,其核心動力也在於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據陳則生介紹,去年福建林業産業總産值達3600多億元,增長17%,位居全國前列,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令人關注的還有,“金融支撐”與“聯合做大”,成為當下福建林改增強“綠色福利”的重要推手。

  據稱,福建支援武平、邵武、永安等地開展林權收儲中心建設試點,積極與金融部門溝通協調,拓寬林農融資渠道。今年1-9月,全省辦理林權證抵押近4500宗,發放貸款超過18億元。此外,福建亦鼓勵和引導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今年1-9月,全省新增林業專業合作社110家、累計2000多家。

  陳則生指,就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面而言,福建將繼續用好先行先試政策,積極開展試點,努力在健全林權管理制度、培育林業新型經營主體、促進金融保險支援林業發展、完善森林分類經營管理機制、加快職能轉變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等配套改革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記者 張建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