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護航經濟發展
- 發佈時間:2014-10-21 21:30:39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中國經濟轉型要求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需要加快建設法治經濟。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需要為政府提供依照法制渠道行使權力、簡政放權的範式——這是目前我國推行經濟體制改革所必需的條件,也是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理念的微觀意義所在。
在我國處於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特殊背景下,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四中全會繪製“法治中國”路線圖,意味著依法治國的主旋律將越發響亮。
宏觀微觀同深遠
業內人士認為,在依法治國的原則下,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運作將得到法律保障,腐敗等違法行為得到禁止,正常的經濟秩序得到維護,如此傳導,最終實現經濟發展的總目標。
從宏觀層面來看,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主題服務於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改革開放大局,又與當前轟轟烈烈的反腐倡廉行動密切相關。
“反腐達到一定階段後,需要標本兼治,需要用制度化的方式來鞏固成果。在這種背景下,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以上層建築的方式確定下來,意味著今後可以繼續用法治促進國家發展,維持國家權力運轉的秩序,因此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教授戴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指出,四中全會率先將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突破口,是我國經濟社會生活進入新時代新階段的一個重大戰略選擇。
“法制是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更是市場經濟的保障。當前中國正在進行的經濟轉型要求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需要加快建設法制市場經濟。”遲福林向媒體表示。
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需要為政府提供依照法制渠道行使權力、簡政放權的範式——這是目前我國推行經濟體制改革所必需的條件,也是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理念的微觀意義所在。
“要認識到目前我國許多問題的癥結,都在於政府的權力過於氾濫、缺乏約束。”戴龍説,“依法治國,就是要為政府行為劃出清晰的邊界。”
改革一步一個腳印
“無論任何時間、任何一個國家,都應該把依法治國作為國家治理的主旋律。”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王俊林如是表示。
而在中國,這個主旋律正被一步一步地落實在改革進程中。
戴龍在採訪中為記者舉例,突出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也是上海自貿區試點的一項重要內容。
掛牌一週年之際,上海自貿試驗區即將進行的下一個大動作就是列出“權力清單”,明確政府職權範圍,凡範圍外的事項政府不得進行審批,也就是説“法無授權不可為”。同時還將推出一個“責任清單”,在清單範圍內政府不得以任何理由不作為,也就是説“法定職責必須為”。
“四中全會重點討論的依法治國戰略,已經有了具體的試點相配合。這樣宏觀和微觀一起,為政府今後如何進行治理勾畫方向。”戴龍説。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四中全會將對依法治國戰略産生極大的推動,最可能實現的具體成果是反腐鬥爭的制度化。但對於國家的長治久安更具有意義的,將是討論已久的司法改革的推動。“希望在司法體制去地方化、去行政化,提升專業化程度方面有若干的改革措施出臺,使得司法體制改革成為依法治國的重頭戲。”遲福林表示。“目前國家的司法改革已經開始試點,四中全會之後有望擴大範圍或以更明確的方式確定實行。”戴龍説。“無論是健康的外商投資,還是國內企業之間的有序競爭都依賴於健全的司法制度,可以説司法改革的成敗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影響我國繁榮富強的長遠目標。”王俊林告訴記者,“四中全會的空前重視,和目前正在進行的司法改革試點正在釋放出一系列的正能量信號,並指明下一步司法改革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