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媒體追問中國經濟新常態:百姓生活會受影響嗎?

  • 發佈時間:2014-10-21 19:46: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21日國家統計局三季度宏觀數據的發佈,中國經濟再次引起海內外極大關注。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將向何處去?只有撥雲見日,保持客觀理性,才能準確把脈中國經濟的未來。

  一問:中高速如何持續?

  從7.4%到7.5%,再到7.3%,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雖然呈倒V型增長,但幅度微小。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用“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概括了這種發展態勢。他同時表示,國內外環境仍然錯綜複雜,經濟發展仍面臨困難和挑戰。

  此前,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多個國際機構,紛紛下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唱衰中國的聲音此起彼伏。德國《經濟週刊》網站甚至稱,經濟衰退是規律,應對中國經濟高增長預期表示懷疑。

  經濟學家和投資者普遍關注的是,四季度中國經濟能否回暖,增速下降是否會成為一種慣性?

  對此,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張佔斌指出,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雖然經濟增速換擋具有客觀必然性,但‘慢下來’的中國經濟必須保持在7.5%左右這一合理區間,穩增長絲毫不能放鬆。”張佔斌説。

  根據測算,如果考慮人口增長因素,國內生産總值和每人平均收入年均增速均須保持一定速度,才能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面對下行壓力,盛來運認為,四季度和今後時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新“四化”、中西部後發優勢、消費結構升級、改革力度加大會給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和活力。

  “新常態對我國經濟發展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要認識和適應新常態,積極作為,加快經濟的全面轉型升級,使中國經濟進入新的境界。”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王小廣説。

  二問:定向調控如何繼續發力?

  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民營企業凱騰投資集團,過去經營方向以國際貿易為主。由於國內資源價格逐漸攀升,部分製成品價格甚至高於國外,呈現價格倒挂。

  公司董事長畢連凱告訴記者,從三季度開始,公司調整發展思路,轉向以進口為主的多樣化經營,深挖國內市場潛力。

  “隨著國家進出口配套支援政策的不斷完善,我們對進口市場前景持樂觀態度,下一步計劃把國內加工優勢同國外市場相結合,實現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畢連凱説。

  此前,外界紛紛猜測,一直堅持定向調控的中國政府是否會出臺強刺激政策提振實體經濟。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刊文説,北京必須決定是繼續堅持下去,還是採取更引人注目的促增長措施,包括普遍降息或者全面降低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

  但是,不少經濟學家並不這樣認為。“中國宏觀調控政策強調知難而進,淡化政策刺激預期,意在利用調整期倒逼壓力,因勢利導提升企業和産業競爭力。”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説。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為保障經濟平穩增長,深化改革和宏觀調控要同時下力氣,一方面持續釋放改革紅利,一方面堅持總量穩定、定向調控的總體思路。同時,要增強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針對性,消除不合理因素,推動融資成本下降。

  “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適度增長的同時,加強結構調整,引導貨幣信貸向經濟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傾斜,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促進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説。

  三問:百姓生活會受影響嗎?

  今年中秋節後,31歲的陳勝名沒有返回打工地深圳,而是選擇在老家江西瑞金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家企業重新就業,每月能拿4000多元工資,和在深圳時相差無幾。

  陳勝名的經歷反映出兩個現象:一是在經濟增速下滑情況下,農民工工資仍在保持較快增長;二是就業壓力有所緩解,勞動力需求保持旺盛。

  數據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2%,跑贏了GDP。

  “考慮到供求結構、産業結構發生的深刻變化,整個經濟運作對就業的承載能力正在加強。”盛來運説。

  人力資源企業易才集團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陳讚告訴記者,目前快消品、金融和物流等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都非常穩定,“特別是一些新興業態,用人需求非常大,如第三方理財機構,其員工數量需求不亞於中小型銀行。”

  與此同時,在收入增長、CPI溫和的情況下,消費成為一大亮點。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0.8%,網上零售額更是大增49.9%。

  “現階段經濟增速本身沒有過去那麼重要,這時候要追求讓老百姓真正受益的增長,而不是為了增長而增長。”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説。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宋立指出,經濟新常態下,隨著以消費為主的需求結構和以三産為主的産業結構的形成,過去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會在消費升級、資本密集型産業發展、自主創新驅動下有一個“恢複式”發展,最終使百姓受益。( 新華社 記者趙超、于佳欣、程子龍、毛振華、王淑娟、何欣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