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聞分析:三個維度解讀中國三季度經濟數據

  • 發佈時間:2014-10-21 19:21:2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王秀瓊、李雲路、郭信峰)國家統計局21日發佈,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速放緩至7.3%。這一數字以及工業、投資、消費等一系列最新宏觀經濟指標的表現透露出哪些信號?記者邀請多位專家從三個維度加以“深讀”。

  四季度及明年經濟趨勢

  ——遲福林,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我對實現今年的經濟目標比較樂觀。首先,中國經濟正處在中高速經濟增長的一個拐點,增長、改革和轉型高度融合,不能光盯著經濟增長這一個方面。其次,經濟目標不是單純的7.5%這樣一個數字,可以上下波動,經濟增長的主要目的是服務於新增就業、消化産能、經濟轉型等領域。目前經濟轉型的勢頭已經出現,包括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提升,提高了經濟增長對吸納就業的效用,社會消費也保持了平穩增長的勢頭。

  ——張立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

  部分地區取消限購及房貸政策調整等措施的效果,預計在第四季度顯現。部分大城市的房地産市場或將回暖,一定程度上會穩定房地産投資,經濟增長表現將得到改善。經濟增速回調預計明年觸底。

  ——馬栓友,財政部綜合司經濟預測處處長

  四季度經濟會企穩,全年經濟增長大約在7.4%,但明年經濟下行壓力會非常大,因為去庫存、去産能、去泡沫、去杠桿還在繼續推進,會抑制經濟增速。替代房地産的新型支柱産業,短期還發展不起來。所以,明年經濟增速還是會探底,大約在7%。

  ?未來經濟政策取向

  ——遲福林

  一是四中全會將釋放法制市場經濟的信號,將給予市場經濟增長的信心。二是將進一步加快經濟轉型,尤其是發展現代服務業。三是加大實體經濟,尤其中小實體經濟的發展。

  ——張立群

  我們要做的一是穩定增長,防止硬著陸;二是推動轉型升級,從過去的粗放式發展轉變為集約式發展,這也是未來的工作重點。現在中國經濟的瓶頸主要是企業不適應市場選擇性的提高和成本的提高,這是轉型升級的關鍵問題。需要通過改革建立起責任制度,防止企業違約、造假行為,同時也要健全政府部門在市場監管、基本公共服務、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問責制度。

  ——李雪松,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新常態”背景下,需要促進內需平穩均衡發展。在投資方面,促進研發、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優化投資結構,充分調動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的積極性,推動融資渠道多元化。在消費方面,促進居民合理的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加大基本社會保障投入力度,鼓勵居民消費。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依然不足,國內新的經濟增長點尚難以形成有力支撐。在此形勢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十分必要的,還需要實施定向寬鬆的穩健貨幣政策。

  經濟增長後勁在哪兒

  ——遲福林

  中國經濟發展的後勁取決於經濟轉型的進程,要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的格局。其次要靠激活社會資本,讓各類民間資本的活力釋放出來,這也是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潛力所在。另外就是服務業市場的全面開放,既有利於激活民間活力,又能提高對外開放水準,這種全面開放將提供不僅是3-5年、甚至是10年更長時間的後勁。

  ——莊健,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

  增長後勁主要有內需和創新兩方面。內需包括投資、消費,對短期內的經濟影響較大,中國應向消費傾斜,向農村發展傾斜。從産業角度看,與消費關聯較大的是服務業,增長還有很大潛力。

  創新對中期長期影響更多。從中上等收入到高收入國家的跨越,需要技術創新和勞動生産率提高,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如果政策、機制的改革到位,則有利於推動創新。創新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過程,三五年完成不容易,需要10年、20年。

  體制、機制有了變化,但還遠遠不夠。應該通過改革,使創新主體從政府、科研機構轉變為企業,讓産、學、研結合得更緊密,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産力的轉變,並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增加違法成本。(參與采寫記者:劉歡、于嘉、倪元錦、張忠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