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關村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第三極的秘訣

  • 發佈時間:2014-10-21 08:53:33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一大批中國科技企業煥發創新活力,在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領域走在國際前沿,演繹“中國式創新”。北京中關村也正借著這股浪潮躋身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之列。

  創新創業活力孕育“中國式創新”

  “中國式創新”有賴於中關村獨有的創新創業活力。“即便是在美國矽谷,這個被認為是科技創新的聚集地,也難以找到如此完備的政策、服務體系。”創業者何搏飛説,中關村為團隊提供了從人才、市場、資金的全方位條件,創新活力將得到釋放。

  在中關村,鼓勵科技創業、激發創新活力被提升為區域發展的戰略方向之一。“創業火炬工程”通過股權投資等市場化手段,吸引全球頂尖科技成果落地海澱區。細化到人才獎勵、住房配租、子女入學,到創新成果支援推廣應用,再到促進國際交流等一系列舉措讓創新活力迸發。如今,創新驅動發展已成為北京中關村的核心特質。以中關村核心區為例,創新生態覆蓋區域內數十所高校、科研院所;一月至八月,核心區總收入7600多億元,同比增長近20%;電子資訊、先進製造技術等産業高速增長。

  被稱作“中國矽谷”的中關村正用創新創業為自身樹立全新品牌,中關村也正成為與美國矽谷、以色列特拉維夫比肩的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第三極”。

  借力體制機制創新促科技成果轉化

  近年來,擁有40余所高校、200余家科研機構的北京海淀中關村,破除制約成果轉化的因素,著眼“協同”,創新機制建設協同創新研究院、協同創新服務平臺,為促科技成果轉化做出積極探索。

  8月末,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在北京西北五環外的創業區掛牌亮相。這一研究院由政府、高校等多方出資,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總規模10億元的協同創新母基金,同時引導和鼓勵其他高校院所、社會資本圍繞特定領域建立協同創新子基金,通過市場化利益分享機制吸引整合國內外企業、高校院所廣泛參與,開展協同創新。未來3至5年,這一研究院將匯聚高端精英人才800人左右,新增創新創業企業10家以上,支援産業規模500億元以上。

  9月24日,中關村協同創新服務平臺開啟,包括清華科技園、北大科技園等13家“創新驛站”、近50位“創新導師”獲得認證,加入這個旨在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一站式平臺。平臺涵蓋線上線下資源,匯聚科技條件、服務、政策、成果及對接需求等資訊。

  海淀中關村也與區域內高校聯合設立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促成果轉化。中關村與清華大學合作設立“水木揚帆基金”規模1.2億元,政府出資被放大12倍;“水木啟程基金”,政府引導資金放大4倍;與中科院理化所合作引導基金中,政府出資亦被放大4倍。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引擎,北京海淀中關村將促進成果轉化、優化創新生態環境作為區域發展戰略,寫入“1+4”發展藍圖。中關村破除體制機制束縛促成果轉化的探索,也將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科技體制創新做出貢獻。(宗禾)

中關村(000931)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