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逾六成老陜股民欲“約會”滬港通

  • 發佈時間:2014-10-21 05:35:11  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市場的“千呼萬喚”中,滬港通的正式落地腳步愈發臨近。據媒體報道,南京等地的投資者對新投資渠道興趣不高,甚是冷淡。記者昨日從中國證監會陜西監管局了解到,與南京等地投資者“冷對滬港通”局面大為不同的是,老陜股民可謂是張開雙臂喜迎這一全新的投資渠道,逾六成受訪者均表示有意參與其中。

  陜西證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該局近期聯手本地主流券商,在陜西範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意向性問卷調查,對投資者擬參與滬港通的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結果顯示,參與問卷的11710名投資者中,擬參與港股通業務者為7565人,佔總調查的64.6%;其中,資金規模在50萬以上,且明確參與意向的投資者1411名,佔總調查的12%;表示“將視情況參與”的投資者6154人,佔比52.6%。明確表示不參與的投資者只有4145名,佔比35.4%。“從調查總體情況看,陜西投資者對‘滬港通’這一全新投資渠道表現出了較大的熱情。”該負責人如是評價。

  據了解,為了切實做好“滬港通”業務準備和投資者教育工作,使投資者充分了解“港股通”規則設計和交易制度安排,陜西證監局、陜西證券期貨業協會在此次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還針對調查結果同步展開了投資者服務。一方面,邀請行業專家聯合舉辦陜西證券行業“滬港通”業務培訓班,面向轄區各證券公司有關負責人,經紀業務管理部、交易結算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證券分公司、各證券營業部負責人或業務主管進行“滬港通”業務深度講座;同時,邀請數百名意向強烈的投資者和資深市場專家共聚一堂,搭建互動溝通平臺、開展針對性培訓,充分揭示風險、培養合格投資者。

  “四問四答”助你港股淘金

  看來,面對滬港通這一新生投資通道,不少的“老陜股民”已在摩拳擦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滬港通”投資在規則設置和操作技巧上,與大家諳熟的A股投資頗有不同。在此,本報特將其投資要義梳理歸納為“四問四答”,以供投資者參考。

  滬港通究竟是什麼?

  滬港通,就是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一方面是北向的“滬股通”,境外投資人可以買賣上交所固定範圍之內的股票。另一方面是南向的“港股通”,內地投資者買賣香港上市的規定範圍之內的股票。兩者合稱為滬港通。

  為何設置50萬門檻?

  海外投資者想買A股的股票是沒有個人投資者門檻限制的。但是內地的個人投資者要是想參與入境股通中,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的餘額合計必須不低於50萬人民幣。

  對於多數老陜投資者而言,這個投資門檻確實有點偏高,有人不禁抱怨“為啥要搞這麼高”。事實上,這一限制是鋻於港股的投資風險而定的,監管層希望通過提高入場門檻,來規避個人投資者因為不了解盲目入市而産生的投資虧損。

  因此,普通股民要想參與體驗港股通的話,通過QDII來進行間接投資是個不錯的選擇,其投資門檻最低僅需數百元。

  哪些H股有望“開門紅”?

  內地股民所能購買的港股,範圍限制在港交所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78家公司)、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163家公司)和同時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上市的A+H股。

  在此範圍內,申銀萬國分析師表示以下H股最值得看好:首先,機會最大的是香港獨有而大陸沒有的行業標的,博彩公司料將獲得大資金青睞,其次是科技龍頭騰訊、金山等,從溢價折價角度看,則應重視折價較多其基本面風險較低的個股,主要包括四川成渝大連港中海油服長城汽車、廣州汽車等;第三是港股中與A股同質地但估值更便宜的公司,如房地産行業中的綠城、融創,燃氣領域的華潤燃氣、中國燃氣、港華燃氣等;第四是金融類個股,包括折價較明顯的海通、中信,以及估值便宜的光大、華泰;第五是強週期類股,包括大秦鐵路寧滬高速等。

  交易規則有何不同?

  首先看交易方式。A股市場的股票買賣採取T+1方式,也就是説當天買進的股票當天不能再次賣出,最快也要隔一天才能操作。而香港則採取T+0的交易方式,股民當天買入的股份可以當天賣出。這一點,尤其需要投資者注意。

  其次看交易品種。A股市場投資品主要包括股票和基金,港股市場則還包括有恒生期貨、期權和對衝基金。紛繁複雜的交易品種也需要內地投資者仔細學習,尤其是在閱讀用繁體字和傳統文法寫就的産品説明書時。

  此外,相對於A股極大不同的是,香港股市並未設置漲跌停牌制度,每天的漲跌幅都不受限制。遇到極端的狀況,一天可以跌90%,也可以漲500%。習慣了“碎步走”的老陜投資者,須做好“高速過山車”的心理準備。

  頗為有趣的一點是,香港股市和A股市場完全相反,是以綠色字符代表股票上漲,紅色則代表下跌。因此,未來開始操作港股通的股民千萬不要搞混了“顏色”,做出反向判斷。

  最後一點,港股通的投資者以港幣報價、通過中國結算以人民幣收付。而這一特性,就暗示著部分投資者此前所倚重的“套利戰術”將不再適用——以兩地市場有5%折價計算,計入匯率波動和利率差異後,再行操作就已基本沒有套利空間。

  本組稿件由記者劉寧采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