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油價低於每桶80美元不會是常態

  • 發佈時間:2014-10-20 20:29:3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周傑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油價不敢言底,國內油價跌跌不休,供大於求是主因。對於石油消費大國中國而言,國際油價的下跌減少了原油進口支出,有利於減小通脹壓力,相關製造業也將受惠于成本的降低。

  事實上,油價“跳水”其實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油價下跌減輕了世界經濟發展的負荷,對全球的原油消費國而言是一種變相“減稅”。另一方面,對於經濟依賴石油出口的産油國,比如俄羅斯、伊朗,油價下跌無疑加重了經濟壓力,甚至苦不堪言。

  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表示,美國市場的原油價格已經跌至逾兩年來最低水準。油價的波動引發全球對各利益方博弈的猜測。英國路透社表示,沙烏地阿拉伯能夠接受油價持續一兩年低至80美元,以快速打壓美國頁巖油産量。而俄羅斯媒體則猜測,美國與沙特聯手打響全球石油價格戰,目標是向俄羅斯和伊朗施壓。對於石油消費大國中國、日本和南韓來説,油價下跌就是一把雙刃劍。

  油價下跌雖是出口國之痛,原油消費者卻能從中獲益。對於亞洲經濟體來説,油價下跌不能完全説是利好。有媒體稱,亞洲主要經濟體會認為油價下跌更多的是預示全球經濟增長步履蹣跚,而不是一種激勵。對於依賴出口的亞洲,全球需求不振可能最終帶來嚴重的通脹率下滑效應。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擔憂尤為嚴重。專家指出,這些經濟體民間信貸自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大幅增長,需要可承受的合理通脹,來幫助降低債務的實際價值。但中國通脹率現降至1.6%,為2010年2月以來最低;而新加坡消費者物價同比升幅降至不足1%;南韓存在家庭債務負擔沉重的歷史問題,通脹率若從1.1%繼續下滑,將令其難以承受。

  高盛認為,儘管原油市場在過去幾個月持續下跌導致市場投資者整體持有悲觀看法,但油價短期前景仍值得關注。高盛分析師稱,“原油短期大幅走低主要原因是投資者持倉的調整,這和股價漲跌由公司盈利前景預期所主導不同,大宗商品的漲跌受現有的供求關係影響。所謂的原油過剩並不是當下的實際情況,這僅僅是投資者對於未來的預期而已。正是這種預期導致了油價在比較短的時間內下跌明顯。可以説,目前的油價已經將可能的利空計入在內”。

  對於原油將低於80美元一桶的論點,高盛分析認為,原油價格每下跌10%,油價的需求將會增長0.15%。長期而言,油價會逐漸自我修正,低於80美元/桶的價格不會是一個常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