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民日報:改革預期催升股市 股票漲得讓人不踏實

  • 發佈時間:2014-10-20 08:41:2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A股穩中有升,第三季度上證綜指以15.4%的漲幅雄冠全球,創業板綜指更是創出歷史新高

  改革預期催升股市

  自8月份以來,股市走出了強勁上漲的態勢,滬深兩市主要指數屢創年內新高,投資者信心正在逐步回升。在迎來新一輪上漲趨勢的同時,股市呈現了一些新現象和新變化,也將推出“滬港通”等一些新政策。這些變化説明瞭什麼?會給股市帶來哪些影響?新政實施對普通投資者有何意義?本報從今天起分別聚焦股指與經濟增長關係、“滬港通”新政、企業重組跟風現象和藍籌股的市場新機會,通過採訪投資者、專家和相關部門等,對這些現象、問題和政策試作深度探析。

  ——編者

  進入下半年,中國股市一改頹勢,走出了一波讓人喜出望外的上漲行情,作為經濟運作最直接的反映,股市的連續上漲是事出有因還是純屬偶然?投資者對未來股市有怎樣的預期?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股票漲得讓人不踏實

  經濟數據與股指走勢出現背離,投資者有些看不明白

  “這波行情,我的幾隻股票都漲得不錯,但總覺得心裏不踏實,不知道為啥會漲,也不知道能漲到什麼時候。”家住北京朝陽區團結湖的投資者李先生最近很糾結,隨著下半年A股的節節攀升,自己被套3年多的2隻大盤股都出現了快速上漲,眼看就要解套了,他反倒不安起來。

  進入下半年,A股市場走出一波強勁的上漲行情。中信證券數據顯示,從7月1日到10月10日短短68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上漲15.9%、深成指漲11.8%、滬深300上漲13.9%,中小板指漲17.6%、創業板指漲10.6%。剛剛過去的三季度,上證綜指以15.4%的漲幅成為全球股市季度冠軍,創業板綜指更是創出歷史新高。

  連續的上漲行情大大激活了市場人氣,投資者信心指數從5月的低點一路向上,並攀升至6年多來的高點,證券市場交易結算資金餘額也打破了過去兩年一直在6000億元上下窄幅波動的存量格局,一舉突破萬億大關。軍工、環保、新能源等成長行業,鋼鐵、煤炭、有色等週期行業,以及國企改革、土地流轉、資訊安全等主題機會,都成為了入市資金博弈的焦點。

  “從目前情況看,本輪股市上漲更像是長期下跌以後的修復性行情。”中信證券高級策略師張群介紹説,此輪股市的持續上漲,緣起于二季度經濟走穩以及市場風險偏好的回升,但是,行情的後半段出現了經濟數據與股指走勢的背離。

  今年4月以來,中央、地方兩級政府批量出臺了微刺激政策。4—6月間,鐵路等基建投資規模加大、財政資金的支付進度加快、央行定向降準並通過再貸款等工具釋放流動性,一系列調控政策齊發力,使得製造業PMI指數從3月的50.3逐月上行至7月的51.7,二季度的GDP增速也從一季度的7.4%回升至7.5%。經濟失速風險的消除,明顯提升了投資者對股市的投資熱情。

  持續改革提升投資信心

  今年行情中表現突出的主題投資機會,大都與全面深化改革有著密切關係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8月宏觀數據略低於預期,世界銀行日前也將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從7.6%下調到7.4%。然而,這一切似乎都擋不住中國股市上行的步伐。經濟面臨下行壓力,A股卻從默默無聞到雄冠全球,讓普通投資者有點看不明白,究竟是什麼力量帶來了股市如此大的變化?

  “股市有自己固有的規律,不能完全看經濟數據和統計指標。”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認為,股市更多是投資者對未來經濟發展預期的反映,由於統計指標的滯後,以工業經濟和製造業為主的統計指標並不能反映我國經濟的全貌。特別是服務業和新經濟的很多方面都不在統計之列,從就業數據來看,今年我國經濟總體狀況還是不錯的,單純用滯後的統計指標數字來分析判斷股市並不全面。

  從歷史經驗看,股市漲跌與宏觀經濟運作並非成正比的關係。從2001年到2011年,我國GDP增長2倍多,上證綜指卻與十年前基本持平。金融危機後,作為發源地的美國經濟復蘇乏力,股指卻連創新高;中國經濟保持了7%以上的增速,上證綜指卻依然在低位徘徊。

  “近期A股市場的上漲與經濟基本面關係不大,主要是受對十八屆四中全會改革預期影響,以及滬港通預期的推動。”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進入下半年,滬港通、外資流入、國企改革、資訊安全、軍隊建設等舉措,逐漸成為支撐股市行情的主導因素,推動了航太軍工等板塊出現連續暴漲行情。而9月以來的行情,更多則是來源於投資者對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等預期的升溫。

  “持續的改革是中國經濟長期增升的利好,提升了投資者信心。”徐高認為,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也表現不俗,這些改革措施儘管對短期經濟增長的推升作用有限,但有助於提振預期、增強信心,因而也會對股市有利好。

  事實上,今年的上漲行情中,已經反映出投資者對全面深化改革和轉型升級的期望。表現突出的國企改革、土地流轉等主題投資機會,大都與全面深化改革有著密切的關係。此外,當前政策要求加強節能減排和發展清潔能源,相應推動了新能源汽車、光伏光熱、風電、核電、生物質能等領域概念股的大幅上漲。而中央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等戰略,也帶動了A股中地産、港口等相關區域主題板塊的大熱。

  濟基本面帶來持續改善的同時,更關注股市能否持續走牛,而10月份出現的震蕩,讓一部分投資者對行情的持續性産生擔憂。

  “10月的月度行情將體現出一波三折的特徵,回調壓力仍然較大,配置上應堅持防禦為先、輕倉靈活的操作方法。”張群認為,進入10月,影響行情的關鍵事件開始變得多元化,儘管新一輪改革和經濟轉型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真正解決我國經濟過去30多年所累積的問題、“三期”疊加所呈現的雜症,還有待時日,投資者需要對當下的股市行情發展保持一份謹慎。

  與此同時,近期歐美股市連續出現的暴跌行情,也給A股市場繼續上漲形成較大壓力。

  “現在的股市,不是一個股市的概念,而是4個股市,分為滬深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未來還有新三板。”胡立峰説,隨著中國股市的發展,簡單地判斷股市漲還是跌,對中國股市整體來説可能並不準確。以2013年為例,創業板全球漲幅第一,上證綜指全球跌幅第一,中國股市既是牛市也是熊市,是一個矛盾綜合體。

  胡立峰建議,普通投資者對股市的結構性特徵要有深刻的認識,哪些板塊在山頂、哪些板塊在山底,需要做細緻分析。而對於監管層,保護投資者權益依然是重中之重,要繼續嚴厲打擊上市公司的造假、圈錢等行為,給投資者更多信心和更公平的投資環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