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將基礎金融服務送達農牧民——探訪西藏地區的銀行網點

  • 發佈時間:2014-08-27 17:03:5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拉薩8月27日電(記者陳雯瑾? 李延霞)從上世紀90年代“背包下鄉”“馬背銀行”到如今“汽車、摩托車銀行”,從原來動輒數小時的路程到現在的“家門口”取錢……如果沒有在高原地區生活過,恐怕難以想像這樣的金融服務情景。8月,記者探訪了西藏地區的部分銀行網點。

  一路上,越野車翻山越嶺,沿途翻過幾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走過泥濘不堪的石子土路,終於到達了西藏日喀則定日縣的農行珠峰營業所。這家小小的營業所,坐落在珠穆朗瑪峰腳下,是當地2405戶家庭1萬多人實現存、取、匯款和貸款等基礎金融服務的唯一一家銀行網點。

  “同樣金額的一筆貸款,貸給大客戶可能只需要一筆,貸給農牧民卻可能是幾十甚至幾百戶,甚至需要一家一戶到府調查辦理。”24歲的營業所工作人員仁青説,“上世紀90年代是‘馬背銀行’‘牦牛下鄉’,我們現在可是‘摩托車銀行’。”

  仁青告訴記者,珠峰營業所僅有的3名員工都自備了一輛摩托車,平日裏輪流走訪農牧民,開展流動金融服務工作。“有時候因為交通不便、天氣等原因,需要把農牧民家裏當駐點,有時候下鄉需要一兩周甚至一個月才能把周邊農牧民的業務辦完。”

  在扎西宗鄉經營家庭旅館的次仁頓珠,就是這樣獲得了脫貧致富的“第一桶金”。2012年,次仁頓珠通過了銀行的實地調研,收到了農行在西藏地區發放的農牧民信用貸款憑證,一次性獲得20萬元信用貸款,蓋起了家庭旅館。

  “旅館有13間房65張床。一張床每天收費60—80元,算下來,一年就把貸款順利還清了。”次仁頓珠説,他們一家的年收入從2003年的1200多元增長到現在的36萬元。

  在西藏,銀行員工經常要翻山越嶺幾十公里,這只是農行開展基礎金融服務的一個縮影。除了高寒地區,農行還在西藏邊境線上設立了65個網點。隨著中尼第二大口岸吉隆口岸將在今年10月正式擴大開放,農行加快將吉隆營業所升格為二級支行,擴大業務範圍,盡可能滿足口岸發展的金融服務需求。

  “聽説以後銀行審批的許可權變大了,我這會兒正想多貸些款。”吉隆縣吉隆鎮農民洛佈告訴記者,他正計劃向吉隆口岸支行貸款買輛好點的運輸車,“等以後口岸繁榮起來,邊貿運輸的需求肯定不小”。

  由於大部分鄉鎮和農牧區地處偏僻、居住分散、交通不暢,存在著金融服務薄弱的情況,為了滿足這些地區群眾的金融需求,除了設立營業網點外,農行還採取在農牧區設立助農取款服務點等形式,將“簡易銀行”搬到了農牧區。

  “我們現在就在‘家門口’取錢。”前來薩嘎縣達吉嶺鄉薩嘎村超市助農取款點取款的一位牧民説,以前取錢要到50公里外的鎮上營業所辦理,來回一次兩三個小時不説,花費也不少。

  一塊寫著“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的牌子、一部POS機具或是智慧支付終端、一張銀行卡、一沓銀行金融服務宣傳冊,滿足了農牧民最基礎的銀行服務需求。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在拉薩、日喀則、林芝、山南等地的村鎮地區,農行設立的助農取款服務點達2060個,較年初新增641個。

  “西藏地區整體商業化程度較低,農牧區商業化程度更低,還存在‘自然經濟’甚至‘物物交換’的現象。”農行西藏分行行長米瑪旺堆表示,將基礎金融服務送達農牧區,對西藏農牧産業發展和農牧民脫貧致富十分重要。

  目前,西藏已實現全區682個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越來越多的農牧民正享有現代化的銀行金融服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