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煥發國資新活力

  • 發佈時間:2014-10-19 16:10: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天津10月19日電(記者李鯤)一年前,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援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在這個國資監管新思路的指引下,中國國有資本監管體系開始由“國資委-所屬國企”二級結構向“國資委-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所屬國企”三級結構過度。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作為在國資委與國企之間架設的新層級,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可以有效地將政企分隔開,減少政府部門對企業的過多干涉。

  中國現行的國資監管二級結構源於2003年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成立,它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成立11年來為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做出巨大貢獻,但身兼出資人代表和政府監管機構雙重角色,國資委也常因過多干涉企業而引發質疑。

  事實上,中國“政企不分”的問題由來已久,是計劃經濟留下的後遺症。1998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將原有的40個部門減少到29個,電力工業部、煤炭工業部、冶金工業部等9個專業經濟部門一併撤銷或降格為行業協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政企不分的組織堡壘。

  “但由於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政企不分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李錦説。

  而在新的國資監管三級體系中,第一級國資委主抓監管,第二級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履行國有資産出資人職責,管理好所屬企業的資本,具體的經營將完全交給第三級的企業自身,李錦認為,此舉可以提高企業運作效率,煥發國有資本活力。

  “第三級企業的董事長應是公務員,但具體負責企業經營的總經理則應通過市場招聘。”李錦説,要用兩把刀把政府和企業切分開,把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切分開。

  天津市國資委副主任楊宏彥表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與下面的企業是股權關係,不是原來的集團産業鏈關係,集團可以投資下面的企業,也可以吸引社會資本,讓企業自己來經營。適合控股的由集團控股,不適合的可以參股,可參可控,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和效益。

  除了政企不分,中國還存在著國資監管太散的問題。“國資委監管所屬國企,財政部掌握財權,工信部抓工業,發改委管項目,人事部負責人事任免,而業務上國有資本又涉及文化、經營、金融、資源、農業五個板塊,‘五龍治水’需要與‘政企不分’一併解決。”李錦説。

  李錦認為,解決這兩個問題需要做好國企的分類,新成立的中間層可以劃分為三種形態:以行業為主的運營公司、投資經營公司和金融投資公司。

  “目前,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兩個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分別對應了投資和運營,思路清晰,下一步,涉及國有金融資本的銀行業務也應被納入這個三級監管體系中。”他説。

  國資委7月在央企開始了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和在中央企業開展派駐紀檢組“四項改革”試點。新一輪國企改革已經全面鋪開並走入深水區,除了中央之外,地方對改革的探索也在不斷推進。

  渤海輕工投資集團是由原天津一輕集團、二輕集團合併重組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楊宏彥表示,原有兩個集團內部行業眾多且分散,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後,集團本部只搞資本運作,利用旗下的飛鴿自行車、海鷗手錶等名優品牌吸引社會資本,進行混合所有制實驗。

  不過,專家表示,在國資委與國有企業之間架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並非適用於所有領域,公益型企業仍適合由政府部門直接監管。“未來的國資監管體系應該是二級結構與三級結構並存,央企層面形成30至50個投資運營公司就足夠了。”李錦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