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和使命構築數據大廈
- 發佈時間:2014-10-19 05:34:3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共和國經濟數據大廈來自於7000萬個普查對象提供的每一個數據,這些數據是否真實準確,取決於300萬名基層普查員。在國務院第三次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評選出的“最美普查員”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絲不茍的作風、百折不撓的勇氣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而這些都源自於他們高度的責任感和光榮的使命感。
在不了解經濟普查的人看來,經濟普查並不難,就是把每一個普查對象的有關數據收集上來。而參與過經濟普查的人都深刻體會到,經濟普查太難了。最難的就是普查對象量大面廣,不能重、不能漏,而且普查對象配合度不高,門難進、數難登,沒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根本無法完成。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全國要普查近1000萬戶法人單位、産業活動單位、6000萬戶個體工商戶。山東省壽光市聖城街道辦事處主任張其振介紹,普查對象的情況非常複雜,市普查辦提供的單位核查底冊就包括5834家法人及産業活動單位,這些單位有正常經營的,但登出的、破産的、停産的、搬遷的也非常多,還有很多本該歸於個體戶。按照不重不漏的原則,需要對每一個單位進行核查。“最美普查員”、街道普查業務主任吳海燕探索出地毯式排查、重點調查與聯合調查相結合的普查方法,經過一個多月的摸排,最終核實出3921家真實存在的法人及産業活動單位,避免了重復登記數據的現象。
“最美普查員”、成都市溫江區柳城街辦燎原社區普查員李霞説:“其實苦點不算什麼,別人不理解,才讓人心寒。現在仍有部分企業,不願配合普查人員提供材料。”對不情願配合的普查對象,普查員們通常用拉家常的方式,從普查對象的家庭瑣事入手,苦口婆心、不厭其煩,最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取得普查對象的認可,從而及時完成登記。最難協調的一戶普查對象,李霞反反覆復跑了6次。
“普查員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要從普查對象的視角出發打消他們的疑慮、爭取他們的配合。”“最美普查員”、四川省彭州市龍門山鎮統計站站長卿立松説,考慮到很多普查對象擔心怕如實填報數據後多交稅,他就特別強調經濟普查數據會做到嚴格保密。有的個體戶忙於做生意顧不上填報數據,他就特意等到下班後再去,儘量不影響普查對象正常的生意。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用在經濟普查上最恰當不過了。吳海燕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近7000萬個普查對象,每個産值差1萬元,全國數據就差7000億元,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時全國GDP才31.4萬億元,這一差可是不得了啊!每一個對象的每一個數據都不能有絲毫馬虎。”為此,吳海燕要求每個數據都要“過三關”,自己則作為最後的品質檢查員,不放過一個可疑數據。
“光有制度保障還不夠,如果沒有一絲不茍的作風和嫺熟的業務能力,我們的數據品質也難以保證。”聖城街道西關社區普查員李明麗告訴記者,“金光街一家糧油公司擔心多交稅,入戶時申報的年營業收入是105萬元。吳海燕在核查時發現和企業支出、工資、成本等數據不符,懷疑數據不準確,就和普查員一起再次實地核查。她先告訴公司老闆所有數據都會保密,讓他打消真實上報的疑慮。看老闆還不鬆口,又和他一項一項核對,推算出營業收入應該在1400萬元以上。結果算得老闆心服口服,最後終於如實上報營業收入1462萬元。”
經濟普查是和平時期規模最大的社會總動員之一,每個普查員每個微小的差錯,匯聚起來就可能會導致整個經濟普查的失敗。因此,每個普查員都經過了精挑細選和精心培訓,不合格的要及時更換。
如今,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已經接近尾聲。正是由於普查員們高度的責任感和光榮的使命感,中國經濟家底將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