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樂視音樂尹亮:網際網路思維創造全新商業模式

  • 發佈時間:2014-10-18 09:42:1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文化傳媒産業正在迎來“黃金時代”,各種利好政策頻出的同時,資本市場上亦是風起雲湧。幾乎是一夜之間,文化傳媒類公司成了A股市場的“小蘋果”,從上市公司到投資者,都高唱“怎麼愛你都不嫌多”。此前,我們已經推出了三期文化傳媒大佬專訪,本期我們將繼續推出對樂視音樂總監尹亮的專訪,希望能夠透過他們的講述,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認識文化傳媒這個正如日初升的産業。

  “我是一個産業鏈條上面的工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樂視網副總編、樂視音樂總監尹亮這樣定位自己。

  八月份,樂視音樂將汪峰鳥巢演唱會做成O2O的模式,上線12小時內直播訂購人數6000人;上線第一日付費人數15000人;8月2日直播結束時付費人數48000人;直播項目付費/回看總人數75000人;預售加回放共售出7.5萬張門票……

  在尹亮看來,音樂産業的市場體量比電影更大,只是大家對它的認識普遍局限在版權層面。事實上,每年演唱會的收入才是大頭。“光中國演唱會票房總額,應該是不低於200億元的。”尹亮介紹説,“而樂視音樂希望在整個音樂産業鏈的每一個環節上,都佔有一席之地。”

  繼汪峰之後,樂視音樂又拉攏當紅歌星鄧紫棋,借“上太空”一事專門為其開設官網。“藝人是最核心的生産力,我們和藝人的合作不會是簡單粗暴的複製,而是為不同的人量身定做不同的産品。未來,樂視音樂會是一個大的容器,它所覆蓋的平臺會比單純的貼吧、微網志、微信等要豐富得多。”

  從小熱愛音樂,在音樂行業深耕多年的尹亮對整個産業有自己的理解,他説:“音樂行業工作流程一直是非常封閉的,不讓用戶參與,我們作為網際網路公司要讓更多的用戶參與進來。同時,音樂産業的各個環節是孤立的,我們要做的是把這些孤立的環節串聯起來,發掘價值增量。”

  三步走打造音樂科技公司

  都説網際網路公司是“門口野蠻人”,樂視音樂近幾年做的事確實有些“野蠻”。

  以“Live 生活”為例,三年來,500人—1000人規模的室內演唱會線上直播已經做了四五十場,1000人—3000人規模的大場次也嘗試了十幾場。而整個樂視音樂的團隊目前不到二十人。明年,尹亮還打算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室內音樂節。

  “我理解的音樂節是一個文化,未來可以形成一個固定規模的巨大的産業鏈,以後我們會每年搞一次。”尹亮説,自己現在的狀態是,想做的事情太多,雖然會累,但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就會充滿激情。

  按照尹亮的設想,樂視音樂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目前已經做了第一步,那就是終端的搭建。“手機端、電視端、PC端的平臺都搭建起來後,下一步就是逐步過渡到內容生産層面。”

  事實上,三年舉辦近百場演唱會,從數量上來説一個大規模的演出公司也不過如此。“汪峰演唱會之所以能做成付費模式,都是近三年積累的結果,包括技術、用戶體驗等。”

  尹亮強調,樂視音樂切入內容生産的思路是,要更多地參與到産業鏈的各個環節。“我想打通從內容的策劃到生産、行銷、再到銷售的各個環節,其實現在已經做到了。”

  汪峰鳥巢演唱會後,在樂視網上開設了汪峰頻道,尹亮透露,下一步,還會將汪峰演唱會做成大電影搬上院線。

  至於這樣的電影會有多少觀眾花錢進電影院看,尹亮並不擔心,“我們只是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新的觀賞方式。”

  而樂視音樂的第三個階段,目標是一個基於音樂全産業鏈佈局的一個區別於傳統唱片公司、音樂公司的綜合型的一個公司。

  網際網路公司還有一大特點是燒錢,但尹亮坦言,樂視音樂目前是“收支平衡”。“在這個階段能做到收支平衡就是盈利,因為如果一個商業模式初期就能做到收支平衡,那其實就意味著它未來的空間是非常大的。”

  創新商業模式

  十年前,網際網路崛起的時候,被視為音樂産業的破壞者,“免費”策略摧毀了傳統唱片行業的盈利模式。近年來,國人已經習慣了從網際網路上免費獲取音樂,唱片業已在盜版和網路免費下載的夾擊中氣息奄奄,著名音樂人宋柯就曾高呼“唱片已死”。

  “但我們一直認為,網際網路扮演的不應該是這樣的角色,相反,它應該是音樂産業變革的一個助推力量。”尹亮説,音樂公司、演出公司以及網際網路公司其實一直都在彼此磨合。

  “直到今年,在各方麵條件逐漸成熟後,線上直播演唱會才這麼受認可,網際網路與音樂産業的融合才開始形成規模性的、新的營收趨勢。”尹亮認為,傳統音樂産業的商業模式已經觸底,線上付費演出或者線上付費音樂,這樣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正在打開。

  以汪峰演唱會為例,尹亮介紹説,“我們和藝人的合作會是一個全新的模式,我們一定不會去吃掉他本來有的那部分收益,而是通過我們的平臺,或者通過我們這個生態的價值串聯能力,把他的價值做大,以此來體現我的價值。”

  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用戶享受最好的服務的同時,付出最低的代價”,尹亮強調。

  在舉辦鳥巢演唱會前,汪峰曾對記者這樣表示這件事的意義,“我成了線上付費演唱會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同時也想幫助更多的音樂人過得更好。”

  傳統的演唱會商業模式是以線下票房和廣告為主要營收來源,通常內地藝人單場票房能過千萬元的已屬一線收入;在行銷和銷售上,也以大麥網和傳統線下渠道為主,可控性低,從而導致不同的藝人做演唱會的成本和收入相差很大。

  而此次汪峰演唱會,行銷和銷售上採取與電商渠道為主,與包括京東、百度、淘寶等20多家網際網路平臺深度合作,結果是,開始售票到售罄只用了3個月。以此計算,汪峰這場演唱會僅門票收入即為2500萬元。而與樂視的合作,業內人士粗略估計線上收入加上廣告和衍生産品,收益超5000萬元應該不在話下。

  網際網路帶給觀眾更多選擇

  十一前夕,鄧紫棋宣佈計劃明年登上太空,今年開始就將為上太空計劃接受國外特訓。同時,“鄧紫棋超級官網”落戶樂視音樂,樂視音樂為其打造的多屏官網(樂視TV超級電視輪播臺、樂視手機、客戶端、網站)將全程跟蹤記錄此次上太空事件。

  鄧紫棋在書面回復《證券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因為上太空的這個計劃會有很多事前訓練,我們想讓歌迷、關注可以隨時貼近我們的訓練動態,和我們一同體驗整個過程,所以希望由網路來把所有的一點一滴最快速地呈現給大家。之前在‘我是歌手2’期間就跟樂視網很有緣分,他們把我的音樂帶到了更多地方、分享給更多的觀眾,所以這一次也希望有這樣的合作。”

  “聽説當你進入太空往回看地球的時候,你回對整個生命有不同的觀點。所以回來之後,我可能對於以後遇到的更多事情都會有全新的看法,我也非常期待飛天計劃會對我的音樂産生不同影響。當天空都不在是極限的時候,我肯定會更勇敢地去做很懂事情,並且更有動力去追逐我的夢想。”

  尹亮認為,登上太空的訓練、體檢會非常嚴格,不管這件事情最終能否做成,它對樂視音樂的意義在於,吸引了鄧紫棋這樣的當紅歌星合作。未來,樂視音樂會有更多的藝人加入,甚至會做成開放的平臺。

  作為出生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歌手,鄧紫棋認為網際網路的魅力在於可以給觀眾更多“選擇”。“從小就習慣了利用網際網路來選擇自己想看的、想聽的。這跟傳統的媒介是一個不同的模式,觀眾都可以自由地選擇。而當觀眾可以自由選擇時,對內容創造者而言也是一個挑戰,因為你需要不斷做出真正能吸引到觀眾的作品。”

  鄧紫棋坦言,自參加《我是歌手2》在內地一炮走紅後,也面臨不少輿論壓力。“好在信念給了我力量,讓我跟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去辯解,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同時,鄧紫棋非常看重與觀眾的互動。她説:“網際網路是我和觀眾連接的一個重要平臺,剛在香港出道時,也是因為網際網路才讓更多觀眾接觸到我。現在,通過網際網路,我的作品可以被帶到世界上更多地方,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群,而他們也因為我的音樂而連接。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地讓音樂變成了一種可以讓大家溝通的語言。”

  作為藝人,鄧紫棋坦言自己一般不會考慮商業模式的問題,因為“我們都不是以商業為前提在做音樂的”。“我們希望更直接地把我的作品帶給更多觀眾,所以我們會花更多時間在想要怎樣才可以更好地、更直接地把我們的東西傳達給更多的人。”

  據媒體報道,鄧紫棋走紅後,歌酬三級跳,由原本10萬元升至80萬元一場,單是今年的巡演收入就高達4000多萬元。

  誠如尹亮所言,音樂産業的産值是相當大的,而他要做的,就是用科技的力量搭建一個音樂産業鏈,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讓更多用戶參與其中,得到更好的用戶體驗,從而創造價值增量。

  此前,樂視影業、樂視體育都曾對媒體透露有可能獨立上市,尹亮坦言,不排除樂視音樂也會獨立上市,但現在談上市還有些遙遠,目前首要任務是把産品做好,上市只是為了做更大、更多事情而採取的途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