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體淋巴迴圈的“閥門” 可被調節

  • 發佈時間:2014-10-18 01:30:5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短訊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6日電 (記者林小春)就像水管一樣,人體內的淋巴迴圈也需要使用“閥門”控制。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了與這種“閥門”形成有關的調節蛋白,這對了解以肢體腫大為主要特徵的淋巴水腫具有重要意義。

  這項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論文第一作者、現就職于美國聖祖德兒童研究醫院的劉曉蕾博士告訴新華社記者,人體內除了血液迴圈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迴圈——淋巴迴圈,它的功能是吸收組織間的水分、氨基酸、大蛋白以及腸道之間的脂肪,並將一些物質運回血液迴圈之中。淋巴系統分為毛細淋巴管和收集淋巴管,其中收集淋巴管存在“閥門”一樣的瓣膜,保證淋巴液單向流動。

  此次研究發現,一種名為VEGFR3的蛋白質會影響淋巴瓣膜的形成。在收集淋巴管的發育過程中,這種蛋白質在普通區域的含量較低,只在瓣膜區域保持高含量,從而促成瓣膜的發育。

  劉曉蕾等人對小鼠的研究還發現,在去除淋巴內皮細胞內一種叫做epsin的蛋白後,蛋白質VEGFR3在淋巴管所有區域的劑量都增高,這會導致淋巴瓣膜的生成及功能出現異常。這一發現説明,可以通過調節上述蛋白質在淋巴細胞內的含量,來獲取想要淋巴瓣膜在某處生成的條件。

  她説:“淋巴迴圈,尤其瓣膜的生成及功能一直遭到忽視。直到近幾年,研究發現水腫病人通常伴隨著瓣膜受損,才逐漸認識到瓣膜對於淋巴運輸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使用針對epsin的靶向藥物,調整VEGFR3的含量,從而可能促進瓣膜的生成和淋巴迴圈功能的恢復。”

  劉曉蕾還説,腫瘤細胞常先進入淋巴系統,然後轉移到其他器官組織,因此了解淋巴瓣膜的形成機制可能也有助於開發控制腫瘤轉移的藥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