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融資方式 扶持中小微企業——聚焦我國“新三板”

  • 發佈時間:2014-10-17 16:38:2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任峰)2014年以來,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等服務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的發展呈快馬加鞭之勢。隨著做市商制度、券商推薦業務規範、優先股發行與轉讓等配套制度的出臺,新三板在成為資本市場創新焦點的同時,也給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更多新型服務。

  融資功能凸顯

  10月8日,新三板公司凱立德董事會審議通過股票發行方案,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700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8400萬元。天津金星投資有限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天津順米投資有限公司包攬了全部認購。天津金星的母公司是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而小米創始人就是著名天使投資人雷軍

  立德並非個例,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新三板解決了資金難題。吸引投資人關注,幫助中小企業融資——新三板融資功能日益凸顯。這與新三板定位密切相關。

  與設在上海、深圳的股票交易所嚴格的新股發行高門檻相比,新三板企業掛牌準入條件相對寬鬆,適合處於發展早期的中小微企業。依據“公司自治、買者自負”原則,在新三板掛牌準入不設財務門檻和股權分散度指標,只是從五個方面明確了公司準入的底線。

  在發行股票融資方面,不設財務指標要求,實行備案管理,發行完全由市場投融資雙方自主決定。同滬深交易所較長的上市過程相比,目前,新三板股票融資平均備案時間在15個工作日左右。今年上半年,共有72家掛牌公司完成74次股票發行,融資金額51.82億元,已達去年全年股票融資金額的5.17倍。

  截至10月8日,新三板掛牌企業達1161家,總股本472.27億股,總市值3153.53億元。

  制度加速完善

  市場活躍,制度先行。只有具備了完善的遊戲規則,市場作用才能充分發揮。梳理近期新三板一系列政策制度設計,能清晰地看到這一中小企業給予厚望的融資平臺的成長邏輯。

  為解決流動性問題,8月25日,做市轉讓交易方式在新三板實施。至實施當日,66家券商獲得做市業務備案,有43家掛牌公司採取做市商轉讓方式。在投中研究院分析師李玲看來,做市商制度的落地使新三板的交易方式更加多元化,進一步解決了新三板的流動性問題。

  為解決退出問題,9月19日,中國證監會制定併發布了非上市公眾公司發行優先股相關的資訊披露文件,明確了試點期間優先股的發行主體、豁免核準、轉讓場所等問題,規範了優先股定向發行環節資訊披露的內容、格式及申請文件。

  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陳靜認為,優先股制度的落實將豐富新三板的融資工具和投資工具,給融資主體和投資者都提供了更多選擇,進一步完善了新三板的市場功能。

  優先股不僅是中小企業獲得企業發展資金的重要渠道,也是繼增發模式之後,PE(私募股權投資)資金可能尋求退出的新型路徑。

  市場活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制度的不斷完善進一步激發了新三板的活力。以做市商制度為例。全國股轉系統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做市業務實施以來,“新三板”市場整體運作平穩,市場的委託申報、交易撮合、清算交收、行情接收揭示等各項業務功能正常,驗證了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做市業務運作的穩定性。

  做市商制度實施約一個月來,“新三板”市場成交頻率顯著增加,日均成交筆數達578筆,而今年做市業務實施前日均成交量僅約40筆。

  新三板英雄會創始人李浩認為,在新三板上市,對外能提升企業形象,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對內通過市場機制充分反映市場價值,實現股權激勵,匯聚優秀人才。掛牌後,企業可獲得更好的創業環境,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援,還能獲得政府部門的重視,贏得相關資助和幫扶政策。

  除了融資以外,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實現轉板。中國證監會5月19日提出,“研究在創業板建立單獨層次,支援尚未盈利的網際網路和高新技術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後到創業板上市。”

  李浩認為,隨著制度的不斷完善,將有更多中小企業加速掛牌新三板,市場活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