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九江雙蒸酒”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

  • 發佈時間:2014-10-17 06:32:0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發佈公告,“九江雙蒸酒”正式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成為全國首家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的豉香型白酒,這也是廣東省白酒類首家獲得這一鍍金名片的酒品。

  悠悠西江水流過,佛山南海九江鎮這一處彎道,在面朝大雁山背靠西樵山的“盆地”中,鑲嵌了南國“酒鄉”這一顆明珠,釀出了有“故鄉水,家鄉酒”美喻的九江雙蒸。

  九江雙蒸酒始創于清道光初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獨特的天時地利,這群既堅守傳承,又創新拼搏的九江遠航人,風格獨特的“故鄉水,家鄉酒”傳播全球。

  酒類行業近年來同質化競爭激烈,九江雙蒸酒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之後,將展開品牌力、産品力的提升的新篇章,走個性化、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吹響粵酒崛起的號角。

  文/吳曉芳

  “美酒河”釀出“九江味”

  九江在清代已是著名的酒鄉,據九江鄉志記載,當時的九江鎮釀酒業盛況空前,達到“巷巷有酒坊,街街有酒店,人人論酒經”的興旺景象。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發佈公告,“九江雙蒸酒”正式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成為全國首家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的豉香型白酒。

  根據保護公告,受保護的九江雙蒸酒産地範圍為南海區九江鎮94.75平方公里現行行政轄區。

  國家地理標誌保護,是指産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品質、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於該産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准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

  它是一種新型的智慧財産權,是一個地域的自然、人文、歷史文化遺産組合構成的無形資産,具有突出的地域性、顯著的公共性和特殊的獨特性。地理標誌是天然的鍍金名片,申報成功就是民族精品,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地理標誌産品的售價會是同類産品2.23倍。

  九江雙蒸酒憑何能拿下這一鍍金名片?

  九江米酒的釀造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結果,在釀酒上這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九江獨特酒文化的形成,從西江的發源地就已經開始了。

  作為酒的“血液”,水質對酒的品質有著重要影響。發源於雲南省鎮雄縣的赤水河,就有著“美酒河”的美譽,沿著赤水河順流而下,分別醞釀出了茅臺、習酒、郎酒、瀘州老窖等數十種蜚聲中外的美酒。

  而作為九江米酒的水源,西江同樣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境內的馬雄山,並在流經廣西的石灰岩層時融入了大量的微量元素,這就為九江米酒的釀造提供了很好的水源。

  但西江全長2074公里,為何偏偏在南海九江這裡形成了酒文化?這與九江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有關,“酒的釀造是一個很複雜的微生物工程,這裡剛好處於大雁山和西樵山之間,形成了小型的‘九江盆地’,這樣的地形很適合微生物菌落的繁殖。”正是得益於各種獨特的條件,早在清道光年間,就有九江的民眾走上了釀酒為生的道路。九江酒廠總經理關正生認為,九江釀酒歷史悠久可比茅臺,九江鎮獨特的地理與氣候環境對於白酒的釀造十分有利,而且離開了九江鎮,其他地方無法釀製出同品質的雙蒸酒,所以九江雙蒸酒與茅臺酒一樣都是不可複製的。

  古法釀酒工藝凝練人文情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九江雙蒸酒”。維繫著那樣一種難以言傳的故鄉情懷,九江雙蒸酒名聲在外,更被華僑及港澳同胞喻為“故鄉水、家鄉酒”。

  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之後,用佛科院中文系教授、廣東省廣府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陳恩維的話描述就是:“國家地理標誌,更體現出人文特色,對於佛山家鄉人來講,這是家鄉的味道,對於海外的佛山人來講,這是故鄉的味道,對於沒有聯繫的人來講,這是廣東酒的味道。

  釀酒,最考究的正是天時、地利、人和。西江水是九江雙蒸酒的專屬,此為地利,特色的季風氣候是天時,這些客觀條件是不可複製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則是人和,兩個世紀以來,承繼數代九江先輩的辛勞與智慧,九江雙蒸酒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釀造技藝,一代代九江釀酒人們不斷努力、承前啟後地傳承,帶著九江雙蒸酒從一個輝煌走向下一個輝煌。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九江雙蒸酒是全國出口量最大的白酒,遠銷港澳、新加坡等地,在海外的影響力不亞於茅臺、五糧液等名酒。據了解,1971年便進廠的曾師傅介紹説,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九江雙蒸酒産品銷往港澳、東南亞一帶,以及美國、英國、瑞士、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等國家,以致九江雙蒸酒被廣東人稱為“出口九”。

  100多年來,承集先輩的辛勞和智慧,九江雙蒸酒逐漸形成和完善為獨具一格的釀造技藝。秘傳曲種、兩次蒸餾、陳肉醞浸、陶缸老熟……讓每一杯酒都具有了“玉潔冰清、豉香純正、醇滑綿甜、余味甘爽”的風格。

  “九江雙蒸酒經過雙蒸、發酵、蒸餾、醞浸等過程之後,形成玉潔冰清、豉香獨特、醇和甘滑、余味爽凈的獨特風格。”廣東省九江酒廠有限公司總經理關正生説,九江雙蒸酒多年來一直堅持古法酒釀造技藝,是其保持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雙蒸這項傳統技藝包括曲餅製作技藝、雙蒸發酵技藝、冷卻餾酒技藝、勾兌沉澱技藝等,其技藝核心是需兩次發酵、重蒸而得,故稱“雙蒸”。2009年,九江雙蒸酒釀酒技藝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

  雙蒸釀酒法不但大幅提高了九江酒的度數,而且兩次蒸餾把兩倍香味物質濃縮在一起,使其酒質遠遠高出其他米酒。此外,九江酒廠技術副總何松貴説,在酒曲中放黃豆,也使得九江雙蒸酒豉香獨特。

  九江雙蒸酒的最核心特色,則是肥豬肉泡酒。“肥肉中有微小的毛細血管,可以吸附過濾酒中的雜質,而且肥豬肉富含鐵離子,是一種陳釀劑,能讓酒中的有機成分更濃縮,讓酒味道更香更醇。”何松貴介紹,2009年,九江雙蒸酒釀造技藝順利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目前該釀造技藝正在申請“國家級非遺名錄。”

  九江雙蒸酒進入名酒同一陣營

  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規格非常高。這主要是因為保護産品的品質、聲譽和其他特性都取決於該産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具有獨特性、不可複製性以及特殊地域性。能夠獲得地理標誌保護的産品在該區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在中國獲得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的白酒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比如茅臺酒、瀘州老窖、西鳳酒、水井坊等,九江雙蒸酒晉陞與名酒同一陣營。

  “獨特的特性則寶貴的資源,如何將其變成資産,我們要通過申請下來國家地理標誌,實現多層提升。本身上,九江雙蒸酒就是南海九江的不可或缺的名片,我們要繼續將難得的歷史、地理資源用好,讓品質與都聲譽提升,社會與消費者都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像通過雙蒸酒在消費人群中的傳播,使雙蒸酒變成他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實現了這種價值的提升。”九江酒廠董事副總經理莫崇林稱,九江雙蒸酒在嶺南文化、嶺南人文向全球傳播中,也承擔著重要的作為。

  陳恩維稱,通過“家鄉水,故鄉酒”去獲得一種情感、文化的認同,釀酒不僅僅是賣酒,産品,更是在行銷文化,這賦予酒廠一個機會同時,也是給南海傳統産業新的使命。

  “九江雙蒸酒”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稱號,將有利於加強對“九江雙蒸酒”這一南海名優産品的品牌和傳統製造工藝的保護。由於地理標誌保護所標示的産品與特定的地理區域相關聯,其品質特徵和良好聲譽與特定的地理來源密不可分,因而地理標誌保護可以有效地提高該産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在國家質檢總局以及各級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酒文化和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的引領,結合九江鎮雄厚酒産業打造出嶺南白酒文化品牌。把九江雙蒸酒這一特色産業做大做強,推動南海區域特色經濟。”關正生表示。

  九江酒廠總經理關正生:

  品牌力、産品力雙提升

  邁出差異化發展的道路

  九江雙蒸酒是廣東米酒的傑出代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更釀一方酒。九江源遠流長的人脈和地理文化鍛造了“九江雙蒸釀造技藝”這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孕育了近兩百年不斷推陳出新的九江雙蒸酒。

  “文化是一種支撐,通過文化支撐産業的發展才是根本,不過文化的傳承也需要經營。”作為九江雙蒸酒廠現任掌門人,關正生對未來九江雙蒸酒的生活圖景描繪為:品百年米酒,嘗廣府佳肴,賞西江美景,學釀酒文化……

  九江雙蒸酒擁有深厚的嶺南文化底蘊,要將它發掘出來,提升品牌附加值,從而提升粵酒品牌形象,實現廣東傳統酒業轉型升級。2009年9月九江酒廠籌建的全國第一家米酒文化博物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至今已接待海內外遊客超過30萬,對於企業的品牌推廣發揮了巨大作用。2011年,九江酒廠還與香港TVB合作拍攝了以九江酒廠前身十二家酒坊為背景的電視劇《九江十二坊》,南國酒鎮的名氣日益遠揚。

  而今,九江雙蒸酒將國家地理標誌申請下來,是由其發展的內在條件決定的。此後,將利用這一平臺,全面提升産品的美譽度,開啟九江雙蒸酒新的篇章。

  關正生稱,“産品同質化,競爭激烈,是省內白酒行業的現狀,我們要利用好國家地理標誌,使之進一步內化進酒企的文化中來,成為九江雙蒸酒與其他品牌個性化、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從品牌立意上,這可以説是一種非常大的促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