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法治保障下的生活才能更從容

  • 發佈時間:2014-10-17 01:29:5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慶長假與幾位朋友相聚,席間大家都談起自己這些年為各種各樣的事情而焦慮,房價、子女上學、父母養老、環境污染……自家的、不是自家的列舉一長串。回過頭想,這類場景並不少見,很多聚會常在無意中變成了吐槽會,聊天中不來點批評、不露點焦慮似乎會讓自己顯得沒有閱歷、缺乏思考。姑且不論這種看法是否確切,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對人們的焦慮的分析,是把握社會和時代情緒的重要切口。

  稍微回顧一下歷史就會發現,雖然每個社會、時代的人們産生焦慮的原因和焦慮程度存在很大差異,但一般來講,所處時代的資源分配規則、人際互動規則的不確定性越大,人們的焦慮感越強。戰亂年代,人們為性命焦慮,饑餓年代,人們為果腹焦慮,當這些保障人基本安全需求的資源獲取和人際互動規則的不確定性上升時,人們的焦慮感通常會隨之變得既強且烈。

  任何個體、社會都不可能處在完全確定的環境中,更重要的是,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單獨的個體還是作為整體的社會,它們需要面對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雖然人們常説世事無常、人生如戲,但不管怎樣,這終歸只能是一種誇張的描述,生活不可能也不應該變化無常,被不確定性所充斥。試想一下,一個社會中的人們不能確定一覺醒來屋頂還在不在,剛喝下的水是不是安全,剛簽的合同會不會瞬間被撕毀……在這種境況中,社會不失序,個體不慌張、焦慮那才怪。

  如果不想被過量的不確定性壓垮,每個個體和社會都必須想方設法降低自己必須處理的不確定性。以賽亞·伯林曾提出“消極自由”概念,它關心如下問題,即在什麼限度內,一個主體(一個人或一群人),可以或應被容許,做他所能做的事,成為他能成為的角色,而不受別人干涉。可以看出,消極自由概念意欲表達的核心理念,是每個人應該享有一束最基本的權利,它們共同構成人們生活所需的確定性空間,在這個空間裏,每個人都可以從從容容地生活,不用因為不確定是否會受到他人的剝奪和侵犯而焦慮。

  從這個意義上説,法治的關鍵在於讓包括資源分配規則和人際互動規則在內的各類社會規則有更高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它試圖幫人們養成按規則互動的習慣,樹立在確定的規則下處理各種不確定性的信心。換句話説,以制度的確定性,減輕、消除人們日常生活中面臨的不確定性負擔及其可能引起的焦慮感,是法治的一項重要社會功能。如此,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法治作為會議主題,應該可以看作是一個開啟人們更從容生活的開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