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觸覺反饋和肌內電極讓義肢更真實

  • 發佈時間:2014-10-17 01:29:3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在過去50年中,人工義肢的研發幾乎止步不前,雖然它們的外觀和結構有所改善,但在基本功能和控制方面的進展乏善可陳。不過,《科學轉化醫學》雜誌近日發表了兩項重要成果:用逼真的觸覺反饋引導假肢,用肌內電極發送可靠的運動指令。這使得目前義肢存在的巨大局限性有了顯著突破。

  據《自然》雜誌網路版近日報道,在第一項研究中,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神經工程師達斯汀·泰勒的研究團隊給兩位受試人員的指尖套上壓力感測器,感測器的信號可以轉化成不同電刺激模式,以模倣健康人的正常感受,比如輕拍、持續壓力或者輕撫觸摸等。泰勒要求受試人員摘除櫻桃的梗,並進行了對比實驗。如果沒有這套設備帶來的觸感,兩位參與者只能去掉77%的櫻桃梗;但有了觸覺反饋,他們的成功率飆升至100%。

  不過,要讓神經與傳感刺激器連接,必須在受試人員上臂植入電極,連接線也必須穿透皮膚,這極易造成皮膚感染或電極損壞。兩位參與者已經小心翼翼地讓植入電極保持了大約兩年時間。

  “這是一個重要進步。”南加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傑拉爾德·勒布説。但他認為,泰勒目前的設計“長期臨床使用的話,可能太危險了。”對此,泰勒正在研究如何縮小刺激器的尺寸,使其有一天能完全植入皮下。

  在另一項研究中,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馬克斯·奧爾蒂斯·加泰羅尼亞的團隊改進了人造義肢發送運動命令的方式。

  傳統義肢系統通過外置電極記錄肌肉活動來破譯佩戴者的行動意圖。該方法是非侵入性的,但肌肉和感測器之間的皮膚和組織層會扭曲信號,影響義肢的控制性。為了直接獲取肌肉的信號,加泰羅尼亞採用了新設計,利用鈦螺絲將義肢直接與骨頭相連,將記錄電極直接植入肌肉中。與以往插入式的設計相比,這個義肢系統的穩定性更好,運動範圍也更大。

  肌內電極此前僅進行過動物研究和短期的人體試驗。而加泰羅尼亞的新義肢從2013年1月起,便由一位名叫馬格努斯的貨車司機在使用。“感覺就像一個真正的手臂。”馬格努斯説,他以前的義肢依靠皮膚感測器,不但難以控制,冬天還經常不聽使喚;而移動新義肢只需用上以前五分之一的力氣。

  除了肌內電極,研究人員還在佩戴義肢者殘臂的一根神經周圍置入了一個電極,希望有一天能將其用於感覺反饋,就像泰勒的研究小組所做的那樣。

  佛羅裏達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凱文·奧托評價説:“這兩項研究是義肢領域正在大步前進的例證。”(陳丹)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