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藝術金融圖謀變局

  • 發佈時間:2014-10-17 00:31:1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國內藝術市場比較活躍的詞兒是“藝術金融”。來自於藝術市場的多個資訊源表明,藝術金融在沉寂一段時間之後,已經不甘於整體萌芽的生存狀態,按捺不住並躍躍欲試,嶄露頭角。

  早些時候,網際網路藝術金融開始萌動。在第十七屆上海電影節上,上海快鹿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施建祥曾宣佈説,國內首個文化影視藝術品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當天貸”即將上線。有關媒體描述“當天貸”是國內首個可以進行文化産品、影視作品和藝術品的P2P投融資平臺,主要面向廣大中小微企業和投資者,將結合文化影視藝術品與網際網路金融的共融性,對影視作品投資和具有文化背景特徵的藝術收藏品為資産包進行線上投資交易。施建祥表示,無論是影視、文化還是藝術品,都可以用網際網路的形式把它連接起來。

  不過,該平臺也聲稱不對風險完全兜底,按照收益與風險相匹配的原則運作。

  10月7日,在北京德美藝嘉文化産業有限公司、中展德美(北京)展覽有限責任公司共同舉辦的“全球化語境下的水墨藝術和市場”學術論壇上,德美藝嘉首席執行官董藝拋出觀點説,中國藝術品的金融化前景廣闊,未來藝術品金融化會越來越重要,勢必成為主流。

  董藝是國內積極倡導藝術品金融化的專家,她分析國內經濟環境認為,貨幣超發,金融危機後很多資金從實體經濟中擠出來,加之股市低迷和房地産限購,導致大量資金涌向了藝術品市場,成就了中國藝術品市場全球第二的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藝術基金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10月9日,另一場重要藝術活動“一班人——廣東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開幕,廣東省原美協主席、嶺南畫派代表人物、著名畫家林墉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也這樣説:“金融界和嶺南畫壇的結合,是一個很好的探索。”

  據介紹,這個展覽之所以引起外界關注,在於有金融的介入。

  據林墉介紹,這是嶺南派畫家第一次與金融結合,他希望有一群善良的人領導美術與金融界,讓兩個領域結合起來,讓金融界與藝術界走得更近一些,做得更有分量。

  這次展覽的策展人陸佳表示,展覽由林墉倡導發起,目的是共同探討在全球化背景下創造全新的嶺南傳統文化價值。身為廣州人的陸佳希望通過與金融界的結合,探索一條藝術發展的全新道路,發掘嶺南畫壇更大的市場價值。

  深圳優侖文化産業投資有限公司是介入這次展覽的投資方,董事長陳培忠做投資近20年,去年開始做文化産業,他説優侖做展覽不賣畫,希望用金融衍生品的方式去操作,實現藝術家和藝術市場的雙贏。陳培忠表示,藝術金融是一個系統、嚴謹的工程,優侖會陸續篩選有潛力的藝術家,將他們的作品打包成金融衍生品,讓普通大眾通過投資的方式,既可以欣賞到高雅的藝術,又能令資産升值。

  山東濰坊市在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快全市金融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後,濰坊文化産權交易中心積極探索文化藝術與金融融合創新,近日推出了“聚藝寶”藝術資産組合産品,並採取網路平臺認購、現場認購相結合的O2O方式推廣。這次濰坊推出的首款藝術金融物權組合産品,嚴格按照國家政策和業務主管部門的管理規定設計,在作品組合、一站式服務、保真承諾、發行價格方面,充分體現了“聚藝寶”的特色和潛在的投資價值。

  公開資訊顯示,本次推出的“聚藝寶”藝術資産組合産品分為3萬、5萬兩種規格,每種各有10款産品,每款産品根據價值構成數量上有所不同,由濰坊文化産權交易中心聘請的專家團隊經考察分析,在數千名當代藝術家中甄選了50位發展態勢良好的畫家的作品進行組合運營,作品直接取自藝術家本人,價格大幅低於市場價,形成以多作者、多門派、多創作體裁、低投資額度相結合的藝術資産組合産品,是藝術品資産化、金融化的一種新嘗試。

  力度較大的還有重慶市國有文化資産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轄的文化産權交易中心,已經被市政府確定為全市13個要素市場之一,其全國領先的運作模式,得到包括黃奇帆市長在內的不少領導的認可。

  該文交中心在研究總結全國20多家文交所運作經驗的基礎上,創新了一套先進的運作模式,把藝術網際網路與金融有機融合起來,已經進入模擬運作階段。

  重慶文化産權交易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程鋒日前告訴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該交易中心建立了最完善的交易體系,在藝術品的鑒定、評估、保薦、保真、保損、擔保、融資、託管、轉讓等方面,有一系列非常規範的流程;同時在交易規則上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創新,既有別於藝術品直接份額化的交易模式,也有別於自行發行的固定收益權的産品交易模式。

  重慶藝術金融的發軔,不僅僅限于國有公司的動作,民營藝術機構總是先知先覺的嘗試者,包括渝澳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晏濟元美術館等,這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超前行動。

  渝澳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正在建立一個全新的藝術金融體系,其中最重要的藝術銀行,既連接品牌,又互動金融,還能聯動文化産業,是糅合政府文化産業政策、銀行理財産品以及藝術品金融化後的一個綜合商業運作模式。對於投資人來説,是一塊新開墾的處女地,既可獲得穩定收益,還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就重慶文化産權交易中心的運作而言,渝澳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董事長劉浪表示,他們將會全力支援和參與,為産權交易中心提供非常優質的藝術品,包括非常有分量的瓷器、傳統書畫以及當代藝術作品,助推其發展,從而對這個藝術融資平臺的藝術生態産生作用。

  我國西部地區歷來具有後發優勢,敢想敢幹敢於實踐,往往後來居上。重慶藝術金融的生態環境更是得天獨厚,不僅有巨大的資源優勢,有川美這樣有影響的藝術搖籃,還有當地政府對此的大力扶持,有渝澳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民營藝術機構的臥薪嘗膽,從而形成西部藝術金融的綜合景觀。其中,像渝澳國際文化藝術中心這類民營藝術機構,他們早就把視野放到了全球化的國際背景當中,吸收了世界先進的藝術金融理念,力圖探索一條與眾不同的適合重慶乃至中國西部的藝術金融創新模式。

  總之,藝術金融在向我們走來的同時,似乎已經尋找到自身發展的突破口。一旦藝術金融的閘門真正向藝術市場敞開,也許就迎來了藝術市場的黃金時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