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對老建築應有敬畏感

  • 發佈時間:2014-10-16 06:48:5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與舊的關係並非只有淘汰、取代、消滅這樣的可能性。重視歷史人文並非只是面對過去,它還兼有面向未來的意義。如果沒有了對歷史人文價值的珍愛和眷戀,轟轟烈烈的建設又有多大意義呢

  據報道,為了保住校齡近140年的北京市級文物丁香衚同小學(現為北京市匯文第一小學),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徑線接入方式進行了變更,該線路北京站將由原設計的全貫通式改建為半貫通式,盡可能遠離教學樓。

  隨著時代變化,很多昔日的繁華盛景如今只留下一個名稱。有位外國人曾説:“北京如果想變成紐約,100年就可以;但要把紐約變成北京,1000年也做不到。”保護文物單位的意義,不僅在於保留下了丁香衚同小學,也展示了相關建設單位的社會責任感。修改設計規劃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體現出對歷史文明的敬畏,以及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些歷史追憶的長遠考慮。

  一個民族是需要人文傳承的。從北大花神廟變成“許願墻”,到民國建築南京金陵臺、妙高臺一夜之間被開發商夷為平地,再到5座先秦古墓被廣州地鐵六號線施工方以鉤機挖毀。一段時期以來,文物古跡被損毀之事層出不窮,致使一些城市個性丟失、文化斷裂、品位低下、形象相似,得到了不斷增長的GDP,卻失去了人們心靈的故鄉。

  有些人常常把文物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對立起來,宣稱城市要發展、社會要進步,淘汰舊的事物是必然的,老城市要變為新城市也是必然的。但從邏輯上説,新與舊的關係並非只有淘汰、取代、消滅這樣的可能性。人們重視歷史人文並非只是面對過去,它還兼有面向未來的意義。每一處文物古跡都記錄著一段獨一無二的歷史,對其保護、傳承、敬畏就是對過去的肯定,以及對現在的充實和對未來的自信。如果沒有了對歷史人文價值的珍愛和眷戀,那麼轟轟烈烈的建設又有多大意義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