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浙江:碳匯交易讓農民首獲森林經營“生態貨幣收益”

  • 發佈時間:2014-10-15 08:27: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杭州10月15日電(記者楊曉靜)14日,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在浙江臨安出資購買了當地42戶農民森林經營所産生的首批碳匯減排量。這是農民森林經營碳匯交易的首單,也是林改後農民首次獲得森林生態服務的貨幣收益。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理事長劉于鶴在當天舉行的農戶森林經營碳匯交易體系發佈會上表示,林業存在生産週期長、短期內難有收益的問題。農民森林經營碳匯的“臨安模式”對鞏固林改成果,完善國家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拓展中國林業碳匯交易市場提供了有益借鑒。該模式為企業搭建了自願減排、扶貧惠農的公益平臺,企業在購買碳匯實現碳中和的同時,也幫助林農實現了生態服務的價值。

  據了解,目前中央財政對公益林的補償標準為每年每畝15元,各省市地方財政補貼標準不一。以浙江省為例,2014年浙江省級以上公益林最低補償標準為每畝27元。與森林經營的投入和發揮的效益相比,公益林補償標準仍偏低,難以調動農民可持續經營森林的積極性。

  2010年,國家林業局批復浙江省臨安市建立全國首個“碳匯林業試驗區”,當地首批農民獲得了“林業碳匯證”。據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秘書長李怒雲介紹,此次參與交易的臨安農民均在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註冊並獲得“碳匯證”,減排量由國家林業局批准的計量單位——浙江省農林大學計量監測,由全國林業碳匯交易試點平臺——華東林業産權交易所託管。在20年的項目計入期內,42戶農民預計産生的碳匯減排總量將達2.203萬噸,以目前每噸30元的交易價格計算,交易總額可達66.09萬元。

  “有了碳匯交易憑證,才知道我經營的毛竹林除了竹材和林副産品收益外,還能通過出售碳匯獲得經濟收益。”農戶代表張建榮説。

  當天,由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與臨安市相關單位共同研究制定的全國首個農戶森林經營碳匯交易體系在臨安發佈。該體系以臨安農戶森林經營為試點制定,包括項目設計、審核、註冊、簽發、交易、監管等內容。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第一家以增匯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為目標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臨安市地處浙江省西北部,森林面積達391萬畝,森林覆蓋率為76.55%。截至目前,該市已累計完成碳匯造林1.5萬畝、生態公益林森林撫育8.7萬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