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市生鮮超市多短命

  • 發佈時間:2014-10-15 07:34:33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營經驗缺乏

  ■進貨渠道不暢

  ■市場定位不準

  本報記者 祝微

  近年來,細心的市民可能會發現,原來分佈在小區周邊的小超市、小水果店少了,日漸增多的生鮮超市成為附近居民買菜和水果的首選。生鮮超市在規模及貨品種類上與大型超市有一定差距,但由於價格低廉,位置便利,深受市民喜愛。

  不過要做好一家生鮮超市,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容易。不少生鮮超市由於進貨渠道、市場定位等原因,開業短短幾個月便倒閉或出兌轉讓。業內人士表示,生鮮超市在我市的發展前景很好,但要真正發展起來形成規模卻有相當大的難度。

  缺乏經驗 經營費用高

  水果超市幹一年賠了6萬

  2011年,37歲的張敏懷揣著創業夢想,與哥哥和妹妹三人在汽車廠附近幹起了一家300多平方米的水果超市,由於種種原因,僅一年的時間,就賠了6萬元。

  “最初的3個月還是賺錢的,每天的營業額都在4000元左右,凈利潤能達到600元至800元之間,營利主要是由於經營初期的促銷活動比較受附近居民認可。但隨著進入冬季,水果進貨價格增加,利潤減少。一些活動也相繼取消,客流量慢慢就減少了,大家還是比較願意選擇大型超市,因為購物能攢積分,而積分能換禮品。”張敏告訴記者,與大型超市相比,單一的水果超市並不佔優勢,進貨量太大,水果容易變質腐爛;進貨量少,規模又體現不出來,如果真遇到市民想購買的品種總沒有貨,時間長了,大家慢慢就不來了。

  堅持了一年,張敏哥仨實在挺不住了,只好關門。“水果超市押錢太大,一年20萬元的房費,每次進貨還得上萬元,賣不出去貨手裏就沒有流動資金,慢慢地上貨的品種少了,購買的人群自然就減少了。”她説,其實賠錢的另一原因是進不到品質好價格又便宜的水果。“當初做這行其實也是跟風,看別人的水果超市非常賺錢,顧客都很多,於是自己也決定開一家,可沒想到經營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不但每天都要到批發市場去看貨,挨家詢問價格,一旦進不到價格便宜品質又好的貨,那麼就只能丟客賠錢。”當説起那一年中的辛苦,張敏仍記憶猶新。

  合夥人撤股 進貨渠道不暢

  生鮮超市開業不到倆月就出兌

  今年9月1日,曹女士的生鮮超市開業了,可僅僅維持不到兩個月,她便打出了出兌廣告,原因是合夥人撤股,她進不到品質好的蔬菜、肉和水果,只好出兌。

  “最初開業的幾天每天的營業額都能達到7000元以上,但後期就不太好了,只有3000元左右。一些懂行的朋友看過我進的貨説,茄子老、水果生,因此購買的人就越來越少了。”曹女士告訴記者,其實她也捨不得出兌,畢竟現在已經有了回頭客,只要是貨源好,價格低,銷量還是能夠上去的,只是她並不太懂如何進水果和蔬菜,每次進貨的價錢也不便宜,但都由於種種原因沒能令市民滿意。“如果不是朋友撤股,這個店的銷售額應該越來越好,但懂這行的朋友一撤股,剩下對完全不懂的我就很難經營下去,只好出兌。”説到此,曹女士顯得很不情願。

  與曹女士同樣經營生鮮超市不到倆月就出兌的還有張先生。張先生目前在二道區經營一家面積260平方米的生鮮超市。蔬菜水果、米麵糧油、煙酒糖茶、日雜百貨、饅頭酥餅鹹菜、各種魚丸蝦丸、各種肉類齊全,但經營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在張羅著出兌。

  張先生告訴記者,經營生鮮超市,就必須吃得了辛苦,賺錢是賺錢,可都是吃苦挨累賺到的,要想不付出就有收穫,那除非是天上掉餡餅。

  “蔬菜、水果等的品質和價格,成為一家生鮮超市形象最敏感的溫度計——市民選擇是否在這裡購買的最直觀因素。進不到好貨就註定不可能賺錢,因此如果想幹這行,那麼就要憑良心上好貨,才能積攢下人氣。”張先生説。

  目標群體定位 地理位置選擇

  左右生鮮超市經營發展

  記者在某網站上輸入“生鮮超市出兌”的資訊,查看到出兌的達20多家。記者撥打了3個面積相對較大的生鮮超市出兌者電話,三家經營者表示出兌均是由於好品質低價格的貨源難以保證,同時兩家生鮮超市經營者表示本身對水果和蔬菜行業並不了解,因此進貨時往往花費較大,但好品質的貨源並沒有帶動購買力。

  就此,記者採訪了幾位市民。“在生鮮超市買東西主要因為價格低,如果價格高過超市,那還不如去大型超市買呢。”採訪中,許多市民告訴記者,生鮮超市雖然在位置上有一定優勢,但一些老年人更願意到附近的大型超市購買,因為有超市的會員卡購買不但能積分,還能省錢。

  出於便利方面的考慮。一些工作比較繁忙的上班族往往更願意選擇生鮮超市。陳女士説,每天下班到家基本都黑天了,家附近有很多生鮮超市可選擇,貨品較齊全,雖説有的商品如肉類和丸類並不比超市便宜,但一斤差不了幾毛錢,有那時間還不如回家看會兒電視呢。

  利潤低損耗高 成本不易控制

  生鮮超市前景好但發展困難

  對於一些超市紛紛轉投生鮮超市,還有直接在牌匾上更名的,究竟是何原因?難道真的是因為“新鮮”嗎?就此,記者採訪了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員李曉群,他告訴記者,近一年來,我市生鮮超市發展迅猛,主要與城市的建設和規劃有關。隨著新型小區的增多,農貿市場已經滿足不了現代人的需求,生鮮超市這一新生事物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傳統的農貿市場購買力主要是老年人,年輕人往往願意選擇超市。由於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只有相對便利的購物場所才能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同時,年輕人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嘗鮮的心理讓他們更願意體驗新的購物渠道和方式。”他告訴記者,雖然生鮮超市目前陸續開業的不少,但如果要長期經營下去,必須在貨品上有保證,與大型超市進行比較,目前還沒有可比性,因為生鮮超市的貨品並沒有大型超市齊全,因此,合理的定位和良好的品質是生鮮超市發展的必要前提。

  從長遠看,生鮮超市發展的前景是非常好的,但是要真正地發展起來卻相當困難。他表示,生鮮的利潤比較低,損耗率較高,市場上的價格不易管控。從目前我市生鮮超市發展現狀看,基本上很少有公司單獨做生鮮超市這一塊,不是因為前景不好,而是因為很少有具備做生鮮的條件和資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