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IMF和世行秋季年會言論集萃

  • 發佈時間:2014-10-13 14:21: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鄭啟航 劉劼 高攀 江宇娟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華盛頓10月12日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2014年秋季年會本週在華盛頓舉行。財經界精英圍繞全球經濟形勢和政策協調、中國經濟走向及人民幣國際化、IMF份額和治理改革等議題展開討論。以下是部分與會者的重要言論集萃:

  世界經濟

  IMF總裁拉加德:世界經濟正面臨拐點——要麼一直維持低增長現狀進入“新平庸”時代,要麼制定大刀闊斧的改革政策,加快增長獲得“新勢頭”。

  IMF首席經濟學家布朗夏爾:貨幣政策不是刺激增長的“神奇子彈”,而應只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各國應該尋找辦法提高勞動生産率才是提高産出的長久途徑。

  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巴蘇:儘管美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但在未來15至20年,世界經濟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於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體。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單靠貨幣政策並不能確保歐元區經濟持續復蘇,還需要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的支援。

  中國經濟形勢

  拉加德:雖然按照購買力平價標準中國今年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是衡量一國經濟實力要看綜合因素。從購買力平價的標準來看,中國經濟的分量在增長,這是一個信號。但是從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上來看,中國仍然落後。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雖然中國目前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中國政府進行結構改革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

  布朗夏爾:中國經濟好比一場馬拉松。如果以每年10%的速度跑,就會造成環境污染、城市資源緊張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要把速度降下來。

  巴蘇:隨著服務業在經濟中所佔分量越來越大,中國經濟不用維持過高速度就可以保證就業增長和社會穩定。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隨著結構調整的推進,上半年第三産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在吸納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目前已經基本實現年度新增就業目標,達標的關鍵在於堅定不移推動全面改革。

  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有更多的國家願意接受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是一件好事;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包括減少對金融市場的行政干預,更加市場化,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完全可自由兌換的貨幣。

  朱民:中國人民銀行已經與幾十個境外貨幣當局簽訂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已經變成一定程度上的世界儲備貨幣,IMF將於明年討論是否將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DR)的一籃子儲備貨幣。

  IMF改革

  朱民:IMF的份額由各國在世界經濟所佔權重決定,當前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經濟比重不斷擴大,如果不增加它們的份額,IMF就喪失了合法性。

  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喬·霍基:我要對美國國會議員説,推動IMF改革符合美國最大利益,因為每個國家都需要有相應的話語權。如果美國國會繼續成為此輪改革的唯一障礙,美國將遭受損失。

  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奧巴馬和我都會努力推動美國國會儘快批准改革方案。

  埃博拉疫情

  金墉:抗擊埃博拉疫情同時也是與不平等作戰。中高等收入國家掌握著治療疾病和控制疫情的知識和基礎設施。但是,多年來,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的低收入人群沒有途徑獲得這些資源。(綜合本社記者鄭啟航、劉劼、高攀、江宇娟報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