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奔跑者説]搭開工拉松的經濟快車

  • 發佈時間:2014-10-13 12:06: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10月13日消息(記者初日 陳庚)據經濟之聲報道,最近幾年,馬拉松賽在全國許多城市落地生根,舉辦者瞅準了賽事的名片效應,以及對城市旅遊消費的直接拉動。馬拉松賽事,已經成為眾多經濟鏈條中重要的一環。

  中國城市正興起一股“馬拉松熱”,中國田徑協會官網2014年全國馬拉松賽事日曆顯示,今年舉辦的註冊馬拉松比賽達到50場,但這其中並不是每場都賺錢,相反不少還需要當地財政搭錢。

  2003年誕生的廈門國際馬拉松賽到2006年才首次實現盈虧平衡,“不花財政一分錢”盈利近千萬,還給廈門的企業帶來2億多的經營收入。負責為賽事籌集資金的張思傑回想當年,指著白頭髮説,我不到40歲,這頭髮都是當時愁白的。

  張思傑:馬拉松這東西很好,但是很難做,錢不夠,單位協調,道路那麼長,各種保障不夠,如果擋住了民眾上下班,人家還罵你。一個晚上,看著想著,我老婆早上起來説,你頭髮怎麼白了!我以前不相信,一夜白了少年頭,那白頭不是一兩根啊,嘩的(全白了)。

  廈門馬拉松市場化運作的嘗試從第一次鳴槍開賽那一刻起,蹣跚啟動。硬著頭皮,張思傑和他的團隊,開始四處“化緣”,卻經常碰壁。他很快發現,沒有精細化數據和策劃案的支撐,馬拉松這張大餅,對贊助商缺乏誘惑力。

  張思傑:那我這個團隊就開始研究,現場哪擺什麼東西,多大的面積,經過多少人看到以後,通過鏡頭展示以後多少秒,多少價值,通過我的平面,我印刷出去達到多少人。我們對大的客戶我們叫做專案,一對一的服務,我們一年要做幾百個專案,我這個案子符合不符合你企業品牌的需求和你的商業銷售需求。

  為了進一步服務好贊助商,將品牌價值最大化,張思傑還絞盡腦汁,將馬拉松活動延伸到更廣區域、更長時間。

  張思傑:光我給他的這些廣告牌不夠,一天的直播效果達不到,那我不得不在前面幾個月就開始做活動,來把它的時間拉長。我們有短信評比、攝影大賽、老人登山,也就是全民在賽事來之前,已經進入狀態了。

  張思傑欣喜地發現,通過精細挖掘和深度推廣,廈門國際馬拉松賽的品牌效應開始顯現。

  張思傑:那我們呢,用了一年時間,開發佈會、滲透、説明,贊助馬拉松,馬拉松這個品牌他給你承載的體育價值一定超過明星。所以當初是361度第一次被説服了,它第一年做完,第二年就開始什麼跑步鞋一代、跑步鞋二代,不就開始做了嗎?這就活了!

  市場化運作讓馬拉松賽事的影響力呈幾何級數增長。即將開賽的2014年北京馬拉松,參賽名額短時間內告罄,半程馬拉松通過抽籤方式分配參賽名額,而中簽比率僅為一成多。火爆的報名背後是對主辦城市經濟實實在在的帶動。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王大為説:

  王大為:從2014年這次的人員構成來看,有40%的參賽者都是從外省和國外來的,而這些人到北京來參賽的時候很有可能還跟自己的家人朋友一塊來,那麼他們在北京的消費,包括後面的旅遊,其實都會對我們的經濟、旅遊促進。

  越來越多企業和個人嗅到了馬拉松賽事蘊含的巨大商機。陶紹明,前國家女子長跑馬拉松隊教練,兩年前,他與朋友在肯亞開設了專門針對非洲人的長跑訓練營,作為經紀人,他組織選手參加各類賽事併為廠商代言。

  陶紹明:在中國的馬拉松這麼兩年當中,我可以講,有80%到90%的比賽的運動員的前三名,都是我帶過來的運動員,或者跟我合作的運動員。我們現在才有50個馬拉松,才有日本的1/4,這項運動,對企業的吸引力,這是其他不可比擬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