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香港蘇富比秋拍收穫29億港元

  • 發佈時間:2014-10-13 04:33:25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期五天的香港蘇富比2014年秋季拍賣會日前正式收槌,本次秋拍會共呈獻逾3200件珍品,涵蓋中國瓷器及工藝品、中國書畫、當代文人藝術、二十世紀中國藝術、當代亞洲藝術、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珠寶、鐘錶及洋酒等,總成交額達29億400萬港元。

  僅僅在“現當代亞洲藝術晚間拍賣”專場,就在一夜之間刷新了9項個人世界拍賣紀錄。

  ●南方日報記者 謝夢

  焦點1

  中國書畫專場張大千博頭籌

  7日下午,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專場舉槌,共呈獻363件拍品,經歷5個多小時的爭奪戰之後,成交330件,取得4.671億港元的成績。其中,備受關注的張大千作品《驚才絕艷》以2500港元起拍,經多輪競價後,最終以6620萬港元成交並拔得本場頭籌。而在13年前,該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以466.47萬港元成交。《驚才絕艷》最讓人驚艷的地方,是類似于之前在中國嘉德以7130萬元高價成交《紅拂女》,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張超群表示:“這是一稿兩本的現象”。

  《驚才絕艷》創作于1953年,創作此畫時正值張大千工筆創作巔峰時期,曾在1956年巴黎近代美術館舉辦的“張大千畫展”中展出。畫面人物工細寫實,服飾圖案趨向裝飾性,設色艷而不俗,取法于中唐或以前的石窟壁畫。整幅畫作線條流暢利落,張大千結合明人細緻秀麗的筆意,將壁畫中的技法修飾得更婉轉流麗,形成獨特的工筆人物畫風格。

  《驚才絕艷》中的女子為“紅拂女”,相傳是一位隋唐時期的女俠,最早出現在唐傳奇《虬髯客傳》中。張大千以該女子為題材創作的作品不止一件。在去年嘉德春拍推出的《紅拂女》曾以7130萬人民幣成交。此外,本場中另兩件張大千的作品同樣表現出彩,最高估價僅500萬港元的《夏木垂陰圖》與最高估價僅550萬港元的《西園第一紅》分別以1684萬元港元和1444萬港元成交。

  張大千作品能否憑藉此作再次發力?業內人士分析,《驚才絕艷》在某種程度上驗證了張大千精品的抗跌性,此作能否成為“大千熱”的發力籌碼,除了香港秋拍外,還需關注內地藝術品市場張大千作品的走勢。

  焦點2

  當代藝術市場難挽下降趨勢

  令人關注的是,在“現當代亞洲藝術晚間拍賣”中,總成交額達6.15億港元,總成交率為87.7%,有9位藝術家作品在此間刷新了個人拍賣紀錄。且年齡上呈現年輕化趨勢。方力鈞的《系列二(之四)》刷新了個人紀錄,以5948萬港元成交。余友涵《圓87-2》則以超出起拍價近六倍的價格成交。這次尤倫斯夫婦送拍的作品沒能像去年一樣拍出億元天價,不過對於當代藝術市場來説表現依然強勁。

  據了解,這是蘇富比夜場中首次大力度推出“70後”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香港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專家林家如表示,近來當代藝術市場呈現兩極化行情,導致買家也有了兩個關注的焦點:其一關注“60後”藝術家,因為他們的創作已趨於穩定,在美術史上的地位也已經明確。其二則關注更為年輕的藝術家,與前者相比他們作品的價格相對偏低。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在勝景背後,也蘊藏著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太多人出於一種投資或者投機的心理買畫。消化這一泡沫,仍需假以時日。經過蘇富比秋拍,市場人士認為當代藝術市場將有三個大的趨勢:“第一,作為大的趨勢,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新藏家,將會是新一輪當代市場看好的主力。可以説等於一線城市的大藏家在更新淘汰自己的藏品,二三線城市的藏家在接手。第二,由於中國地方太大,二三線城市的藏家也不少,所以當代藝術市場在這一輪的上揚勢頭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不會太久。第三,這次可以看到新的藝術板塊在崛起,而舊的藝術板塊在慢慢淡出。

  焦點3

  特色專場受追捧

  相比以往秋拍專場,今年香港秋拍的分類更加細化,僅僅香港蘇富比推出的中國瓷器和工藝品專場拍賣,就有五六本書,其中還包括多個以單件藝術品為一個專場,像香港蘇富比“中國瓷器及工藝品”部門的拍賣。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蒼龍教子”圖罐就單獨成為了一個專場,還有一件單獨成為專場的春在齋珍藏宣德三魚紋高足杯,最終也拍出了4380萬港元的佳績。

  在今年香港蘇富比秋拍的專場設置中,也將古代書畫與瓷器部分進行了混排,像“細川家族藏中國藝珍”專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藏家劉益謙就從中購得了清乾隆十一年《御筆畫秋山亭子》卷和清乾隆粉彩墨書禦制詩圓筆筒,成交價分別為2700萬港元和1384萬港元。這也顯示出這種來自於同一位著名藏家的不同拍品,如果組成一個專場的話,同樣會受到藏家的關注。

  香港蘇富比所呈獻的著名日本服裝設計師、音樂製作人及創意企業家NIGO私人收藏的“NIGO:一生二命”專拍,百多件精選藏品涵蓋上至安迪·沃荷絲網版畫,下至玩物擺飾不同領域的拍品,全數獲得成交,傳奇古董及書畫藏家張宗憲以高估價四倍投得Jacob &Co。特殊訂制“美元符號”垂飾項鍊。在保利(香港)推出的“稽古”宋代瓷器、銅器和石雕專場“中,北齊石雕釋迦牟尼立像起拍價為280萬港元,經過多輪競價最終以732萬港元高價成交。

  現在的拍賣市場上,個性化的因素越來越明顯,在今年香港的拍賣市場上,像余德耀、劉益謙王薇夫婦等私人美術館擁有者紛紛出手買入了不少重量級的拍品。對於藏家來説,在拍賣市場上購買藝術品的目的也從最初僅僅為了保值增值,開始轉而為自己的系統性收藏,特別是為私人美術館的館藏增加“砝碼”。劉益謙此次在香港購買的張路《山水人物圖冊》,就是為了補充龍美術館的空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