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A股堰塞湖依舊

  • 發佈時間:2014-10-13 02:31:15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一週談

  四年前的一篇《關於A股市場的幾點看法》的文章中提出,“如果將股票市場比作一個游泳池,那A股就是一個深不見底的堰塞湖;堰塞湖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在周邊人為建了一圈密實的大壩。這個大壩什麼時候蓄洪、什麼時候泄洪,只有那些手握神秘按鈕的人,以及他們的親朋好友、同學、老領導小秘書、司機、情人、二奶,以及拍了他們裸照的人才知道”。

  市場化與否,其源頭在於供給;而在股票市場,這個供給就是新股發行,也就是大壩的進水口。一直以來,A股的“進水口”被人為地時而搞成涓涓細流,時而搞成洪水猛獸,時而還索性關門送客。於是各路人馬困于門外,為了躍IPO這個龍門,每日不得不交頭接耳、左顧右盼,還常常爭個你死我活、頭破血流。

  2010年1月至今,這個“進水口”總共放進來869名幸運兒,佔到目前A股市場2548隻股票的34.1%;但進一步追問則會發現,其分佈形態每月大不相同,有波峰、有谷底,跌宕起伏,而2012年10月之後,其走勢則更顯詭異。

  從2012.12-2013.12的整整1年裏,只有2隻新股發行,大部分月份的發行數量都是0。本來新股發行與植物生長一樣,有“大、小年”之分,數月乃至1年沒有新股也不算稀奇。但在成熟證券市場(或稱“正常證券市場”更為恰當),是否發行新股,主要是由作為市場參與者與發行主體的企業,一看自身需求,二看市場好壞決定;而在A股,這兩個基本都不用看,主要看的是監管部門的眼色。

  監管者將A股這個“進水口”開了又關、關了又開,想必其初衷也是為了保護市場、保護投資者,但這種方式,就如股權分置改革時設定的長期鎖定期一樣,它們的出臺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拖延問題。

  固然,有人會説2013年IPO暫停是為了改革新股發行制度,這或許也對;但是2014年IPO重啟之後,我們卻發現自己面對著一個最為讓人難以理解的新股發行規則,而更為有趣的是,新股發行數量在2014年1月重啟後即爆髮式的增長到43家,這讓監管者覺得一下子又陷入了“一抓就死,一松就亂”的泥潭,所以之後迎來的,又是3個月的發行真空期。

  當前,A股進水口被小心翼翼的調節在“涓涓溪流”的水準上,但即便如此,每遇新股發行,股指仍然應聲下跌,顯得格外脆弱。我們以為,這種脆弱並不是對新股的脆弱,而是對開開闔合、時大時小的“A股進水口”的脆弱,是對那只“看得見(但摸不準)的手”的脆弱,是對那把一直懸于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的脆弱。

  □劉韜(時間投資分析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