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櫻桃撐起的産業轉型路
- 發佈時間:2014-10-13 01:29:42 來源:貴陽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提示
進入9月,烏當區下壩鎮谷金村村支書王永國正在統計村子裏有意向發展櫻桃産業的村民,“初步預計,年底村子裏將新增150畝的櫻桃種植面積。”而截至今年底,下壩櫻桃園也將在年初15000畝的基礎上擴大到20000畝。
從12年前引入櫻桃樹,到現在變成省級萬畝櫻桃産業示範園區,依託産業規模的擴大和行銷模式的轉變,下壩鎮從一個傳統農業鄉鎮成功轉型為貴州知名的櫻桃生産基地。
然而,農戶們並沒有沉浸在享受櫻桃産業帶來紅利的興奮之中,豐富水果品種、完善産業鏈,下壩鎮正學著“把雞蛋放在更多的籃子裏”。
規模化
帶來産業優勢
近日,走進烏當區下壩鎮,馬百路兩側連綿鋪展的都是櫻桃樹林。下壩鎮農業辦工作人員胡秉勝説道,“下壩櫻桃園的面積已經有了16000畝,從最初的500畝發展到今天的萬餘畝,整整走過了12年。”
12年前的下壩鎮還是一個每人平均收入只有1000余元的傳統農業鄉鎮。在該鎮最為貧困的岩山村拐鲊、翁簸兩個村民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語,“嫁個媳婦,打副磨子當陪嫁。”由於山坡地多、水田少,打副磨子吃包谷飯,成為那個年代的當地人最為典型的生活方式。
脫貧,成為推動當地村民謀求産業轉型的最大動力,而最為貧困的拐鲊、翁簸村民組也最早在下壩鎮開始了櫻桃種植的嘗試。
2002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出臺,提出了新的補償標準,每退耕還林一畝土地,政府將給予300斤糧和20元管護費的補助。“當時就想,反正在坡地上種包谷也換不了幾個錢,不如改種果樹拿補償款。”時任岩山村村支書的鮑青紅這樣説。
在拐鲊、翁簸村民組,與鮑青紅抱有同樣想法的村民有100余戶。那一年,總面積達500畝的退耕還林申請呈遞到烏當區農業局。第二年,烏當區農業局把從山東引進的500畝黑珍珠櫻桃樹苗,免費派發給村民。
“村民的無心之舉,讓當時苦苦尋求産業轉型的下壩鎮政府看到了機會。”胡秉勝點出當時下壩鎮的想法。
抱著把岩山村打造為櫻桃産業試驗基地的心態,當時的下壩鄉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協調資金無償為櫻桃種植戶提供肥料,並邀請農技人員免費為農戶做種植技術的培訓。到2005年,岩山村拐鲊、翁簸兩個村民組,通過種植櫻桃每畝獲取的收益,已是傳統農業産業結構下每畝收益的兩倍以上。
借助種植戶的示範效應,下壩鎮政府開始把櫻桃種植産業向轄區的喇坪、谷壩等村延伸。
“從2005年到現在,下壩鄉政府共協調資金1300余萬元,用於購買櫻桃苗木、肥料和聘請農業技術專家,向全鄉的農戶推廣櫻桃種植産業。”胡秉勝説。
直至2009年萬畝櫻桃園建設口號的提出,下壩鎮掀起了櫻桃種植的高潮,並直接奠定了下壩櫻桃産業的規模優勢。如今,下壩櫻桃每至成熟時節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並成為一張貴陽市的産業名片。
會吆喝
突破銷售困局
今年4月底5月初,在下壩櫻桃成熟的10天時間裏,從下壩鎮街道通往岩山村的道路上,又一次擁滿了前往園區採摘櫻桃的私家車。
然而,在鮑青紅的記憶中,下壩500畝櫻桃第一次成熟時,面臨的卻是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
2004年,岩山村的500畝櫻桃首次挂果成熟,當時一畝櫻桃樹結出的果實在400斤左右。鮑青紅家的5畝櫻桃樹也結了近2000斤紅艷艷的黑珍珠櫻桃。
由於規模小,市場認知度不高,當年幾乎沒有市民知道在下壩鎮存在這樣一個櫻桃園。
那一年,鮑青紅天不亮就起床摘下滿滿的一擔櫻桃,乘坐中巴車到新添寨沿街叫賣。“兩塊五一斤,愣是賣不動。”鮑青紅説,“經常是上午送到城區的櫻桃,到下午回家時還剩一半。”
500畝櫻桃近半數爛在枝頭,下壩櫻桃在走向市場的第一個回合就鎩羽而歸。豐産不豐收,讓第一批櫻桃種植戶們萌生退意。“當時有十幾個種植戶已經捲起鋪蓋,打算外出打工。”這讓身為村支書的鮑青紅十分頭疼。
面對銷售僵局,下壩鎮政府同樣著急。
“成熟的岩山櫻桃色澤紅艷、肉厚汁多,品質屬上乘,之所以沒有給農戶帶來太多的收益,主要是銷售市場沒打開,如果找到合適的銷售渠道,下壩發展櫻桃産業將會大有可為。”胡秉勝説。
從2005年開始,下壩鎮把擴大岩山櫻桃知名度、打開銷售市場作為扶持當地櫻桃産業發展的主要手段。那一年的櫻桃成熟時節,下壩鎮先是邀請了6家貴陽市級媒體前往岩山村召開櫻桃發佈會,隨後組織當地櫻桃種植大戶舉辦櫻桃品質評介會,請在場的遊客做評委。借助媒體的力量和遊客的口耳相傳,2005年岩山櫻桃的品牌效應被迅速放大,並由此在下壩鎮掀起了第一波櫻桃採摘遊熱潮。
對於當年的火爆場景,鮑青紅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櫻桃成熟的10天時間裏,村子裏的一戶農家樂,每天要接待60桌的遊客。”
2005年,與前一年相比産量翻了一番的岩山櫻桃,價格攀升到8塊錢一斤依然被遊客搶購一空。直到2007年,隨著越來越多的採摘遊客的到來,堵車成為下壩鎮的一道“特殊景觀”。
“2007年是第一次在櫻桃成熟時發生堵車事件,遊客組成的車隊沿著寬度勉強容納兩輛小汽車的山間公路,從岩山村一直堵到下壩鎮街道,足足有13公里長。”胡秉勝説。
借助行銷模式的創新,岩山櫻桃初步確立了“採摘——銷售”的産業模式,並在每年掀起火熱的櫻桃採摘遊。
“雖然下壩櫻桃産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意識到,品種的單一已逐漸成為全鎮産業發展的軟肋。”胡秉勝説。
在下壩鎮的萬畝櫻桃園中,幾乎全部是成熟期集中在4月底5月初的黑珍珠品種。由於採摘期只有10天,集中而至的採摘遊車隊讓當地的交通不堪重負。
豐富櫻桃品種、延長成熟期,以此分散採摘客流量,成為下壩鎮政府在打造櫻桃産業示範園區時重點考慮的一個問題。
其實早在2006年,岩山村的村民就已經在櫻桃品種的多元化種植上做出過自己的嘗試——在該村的枧槽壩村民組,引入了500畝成熟期較黑珍珠晚半個月的車厘子。
出乎當地村民意料的是,引種的這500畝車厘子並沒有産生任何經濟效益。由於岩山村的海拔高度不足以滿足車厘子的生長需求,種下的果樹長勢良好卻結不出果實。三年後,當地村民被迫砍掉車厘子重新栽種上黑珍珠。
櫻桃品種多元化試種的初次失敗,讓當時的下壩鄉政府和櫻桃種植戶意識到,對下壩櫻桃産業的發展需做一個系統科學的規劃。
這一想法在2013年得到落實,這一年,下壩鎮啟動了宋家壩農業示範園區的建設。這個面積達400余畝的園區是一個新品種培育中心,依託貴陽市農業試驗中心技術專家的指導,園區正在培育的櫻桃品種多達50余種。
在示範園區科研試驗站站長楊勇順看來,園區內培育的許多櫻桃品種,可以在下壩的自然環境下大規模種植。“比如早紅寶石的成熟期要早黑珍珠5天左右,短枝大果的成熟期則晚黑珍珠5天左右,僅僅引入這兩個品種就能把下壩櫻桃的成熟期延長10天。”
此外,與單純圍繞櫻桃品種多元化發展相補充的,是一個更為宏觀的大農業産業鏈構想的逐步出籠,那就是打造以櫻桃為主的多品種、多季節水果基地。
在下壩鎮的這個構想中,到2015年將在轄區谷庚、谷金、新桃等村子發展5000畝的清脆李種植産業,在谷定、谷壩等村子發展2000畝的石榴種植産業。“結合谷壩、喇坪等村子已經初具規模的香細菜種植産業,屆時下壩鎮將形成集精品水果種植基地、高標準蔬菜基地和農業觀光旅遊基地為一體的新型現代化農業鄉鎮。”胡秉勝説。
本報記者 付奇/文
冉婧宇/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