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混合經濟是最具活力的經濟制度

  • 發佈時間:2014-10-13 01:00: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方燁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不同經濟類型在主要指標方面有其各自的比重和特點。從就業來看,民營經濟作出了最大的貢獻。從稅收來看,國有經濟貢獻最大。全社會固定投資方面,國有和民營並駕齊驅。在資産、投資、收入和利潤方面,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活力不容忽視,它們也將是未來發展混合經濟的生力軍。

  ●對於國有企業,通過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以資本為抓手,明確國企的功能和作用,使國有資本更加靈活地“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更多地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産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援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

  新中國成立之後,到底建立一種什麼樣的基本經濟制度?由什麼經濟所有製成分組成?怎樣找到一種真正符合中國基本國情、適應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模式?如何處理公有制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的關係?這些終是中國領導人所面對、所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近日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經歷了60多年的不斷實踐與反覆試錯,我們才真正確立中國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就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獨特的,還具有十分強大的優勢,這是因為它能充分發揮多種所有制的各自優勢,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迄今為止世界各國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經濟制度。

  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模式已經形成

  胡鞍鋼認為,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十分獨特的社會主義混合經濟。第一,具有十幾种經濟成分。根據不同所有制性質的投資主體共同出資、相互參股、聯合生産組建的企業,逐步形成了至少11种經濟成分,包括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股份合作單位、聯營單位、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營企業、港澳臺商投資單位、個體工商戶以及未被統計的非正規就業者或自雇者。

  第二,非公有經濟已經成為就業主體、經濟主體和稅收主體。這就是為什麼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首次將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視為“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存在決定了意識,而不是意識決定了存在。這個“存在”就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即中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謂“意識”,就是反映了中國的現實需求,即為世界1/4的勞動力創造就業崗位,顯然公有制經濟還無法滿足這一基本需求。

  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基礎。目前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所佔G D P的比重超過60%,稅收貢獻超過50%,就業貢獻超過80%,新增就業貢獻達到90%,約有70%的技術創新、65%的國內專利發明和80%以上的新産品來自中小企業,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業。

  胡鞍鋼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超大規模,進入了歷史上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黃金髮展時期”。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歷史只有30多年時間,卻是爆髮式發展。

  從私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的各自優勢來看,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例,2012年私營企業的就業比例為14.73%,國有企業的就業比例為8.92%;私營企業 的 稅 金 及 附 加 比 例 為23 .40%,國 有 企 業 為47.13%。顯然,私營企業的主要貢獻是創造就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發佈的《全國小微企業發展報告》提供的數據,截至2013年底,全國各類 企 業 總 數 為1527 .84萬 戶 。其 中 ,小 微 企 業1169.87萬戶,佔企業總數的76.57%。若將4436.29萬戶個體工商戶視作微型企業納入統計,則小微企業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市場主體中所佔比重達到94.15%。小微企業已佔市場主體的絕對多數。為此,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減輕稅負、助力小微企業成長,提出將小微企業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範圍的上限,由年應納稅所得額6萬元進一步提高,並將政策截止期限延長至2016年底。而國有企業的主要貢獻是創造稅收。這樣的話,兩者優勢互補,都對國家作出了各自的重大貢獻。

  目前,多种經濟成分的共同發展模式已經形成,體現在:不同經濟類型在主要指標方面有其各自的比重和特點。從就業來看,民營經濟作出了最大的貢獻。從稅收來看,國有經濟貢獻最大。全社會固定投資方面,國有和民營並駕齊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國有明顯少於民營,這充分表明瞭國有和民營的不同定位和特點。在資産、投資、收入和利潤方面,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活力不容忽視,它們也將是未來發展混合經濟的生力軍。

  混合經濟更具生命力

  胡鞍鋼表示,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符合中國基本國情、適應發展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徵。從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這一設想以來,已經逐步發展成型,逐步發展成熟。這既不同於西方自由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私有制,也不同於傳統社會主義國家的公有制。這絕非我們的主觀選擇,而是客觀實踐的結果。混合所有制經濟總是比單一的某一種所有制經濟更具有現實性和生命力。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中國在探索和建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歷史過程中,先是建立了“公私兼顧”的混合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接著推行國有化、集體化,取消了私有經濟,建立了公有經濟;改革開放之後,恢復了私有經濟,堅持公有經濟,形成了特有的“公私兼顧”的混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歷了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誠如這一歷史軌跡所揭示的規律,就是經過否定之否定,事物運動就表現為一個週期,在更高的階段上重復舊的階段的某些特徵,由此構成事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週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發展過程,體現出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胡鞍鋼認為,未來中國混合經濟發展將再上一個大臺階。《決定》的第二部分“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導言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

  要實現國營民營“兩條腿走路”,重要的舉措就是實現《決定》提出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通過交叉持股的方式,實現“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本質是實現不同所有制經濟的無差別化,消除經濟所有制之間的藩籬,使所有人都公平地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

  胡鞍鋼表示,中國社會所具有的差異性、多樣性、多元化基本特徵,決定了混合型的經濟結構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所有制結構。由於城鄉、地區和部門間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必然需要最適合不同個體的經濟形式。

  不同類型的經濟成分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實踐表明,兩者的關係並非相互對立、此消彼長,而是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國有企業屬於資源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企業,它們的核心任務就是要與世界500強企業和世界2000強企業開展激烈的競爭,不僅要在其中佔一席之地,而且要迅速崛起,佔據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科技創新制高點,還要成為幾百個行業中的領軍企業,帶頭“走出去”,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

  國有企業關鍵是“改革”

  “實際上,中國國有企業的所有制特徵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混合所有制特點,更準確地説國有企業是指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與以往的單一的國有獨資企業大為不同。”胡鞍鋼説。

  根據財政部統計,全國90%的國有企業已經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在A股上市的公司中有43%是國有控股企業,還有一些國有控股企業是在境外上市。財政部決算數據顯示,合併報表中歸屬國有企業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在80%左右。這表明,一是現在公佈的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實現利潤中有20%左右不是企業集團母公司享有的;二是國有企業産權多元化程度在不斷提高,正向混合所有制方向邁進。

  目前,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引入非公資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已經佔到總企業戶數的52%。2005年—2012年,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發行的可轉債,引入民間投資累計達638項,數額累計15146億元。截止到2012年底,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控股的上市公司總共是378家,上市公司中非國有股權的比例已經超過53%。此外,中央企業,除了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113家中央企業之外,還包括以下3類企業:一是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中國煙草總公司,目前由財政部履行出資人代表職責或國有資産監管職責;二是轉企改制後的中央文化團體,由財政部履行出資人代表職能,共有109家;三是一些隸屬於中央部門的企業,因與部門履行職責密切相關而尚未脫鉤,共有6200多戶。目前,中央管理的金融類國有企業有43家,包括工、農、中、建等國有商業銀行,四大資産管理公司,以及其他國有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中央金融企業也屬於中央企業。

  未來國有企業如何實現混合所有制企業?對此,國務院國資委根據《決定》的主要精神提出了初步設想,主要有4種形式:其一,涉及國家安全的少數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可以採用國有獨資形式。其二,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國有企業,可保持國有絕對控股。其三,涉及支柱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等行業的重要國有企業,可保持國有相對控股。其四,國有資本不需要控制並可以由社會資本控股的國有企業,可採取國有參股形式或者可以全部退出。國資委鼓勵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優勢的戰略投資者以及社保基金、保險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在經過股權多元化改革後,國有企業將出現4種情況:一是部分國企將成為整體上市的公眾公司;二是部分國企將成為非上市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三是國企的下屬子企業全部完成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後,具備條件的可改建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四是承擔國家安全保障任務的少數國企將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正是通過優化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中國是可以創新構建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還可以通過産品和服務、行業和産業的連帶性、關聯性和外溢性,實現“以大(企業)帶(動)小(企業)”,“以國(有企業)帶(動)非國(有企業)”,形成獨特的企業鏈、行業鏈和産業鏈。

  胡鞍鋼認為,對於國有企業,通過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以資本為抓手,明確國企的功能和作用,使國有資本更加靈活地“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更多地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産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援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

  私營企業關鍵是“轉型”

  胡鞍鋼表示,如果説國有企業的關鍵詞是“改革”,那麼私營企業的關鍵詞是“轉型”,即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成自身從初級(“夫妻店”、個體工商戶)到中級(家族式企業),進而到高級(現代企業)的轉型。相對上百年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的現代私營企業而言,中國的私營企業只有很短的歷史,它們的成長速度又大大超過發達國傢俬營企業的發展速度,除了來自外部的限制條件,如市場準入限制,融資渠道窄且比較困難,對高端人才和精英人才吸引力嚴重不足外,主要還有來自內部的能力建設制約———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的調查,私營部門的管理經驗相對比較缺乏,除了佔總數42%的業主以前是管理人員和個體工商戶經營者之外,其餘大多數都缺乏較多的管理生意的經驗,許多在創辦生意之前都是工人或農民。這反映了中國私營企業家絕大多數是從工商個體戶、工人、農民等演變過來的,更多地基於血緣關係、家庭、親戚朋友等傳統資源,從現代企業制度角度看,普遍採用了“家族式”“家長式”企業治理方式。

  據統計,我國的私營企業99%為中小企業、90%為家族式企業,科技創新和核心競爭力不強,勞資利益衝突比較突出,缺乏企業凝聚力。這就需要按《決定》的要求:“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企改革,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這是鼓勵這兩類企業成為利益共同體,同時也鼓勵這兩類企業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成長。這是一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不同所有制混合經濟“共生、共榮、共贏”的新型模式。它們之間合作,就會每年創造上百萬個企業、創造上千萬個就業崗位、創造幾十萬億元的G D P。

  中國的混合經濟體制對於世界也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和外溢性。胡鞍鋼認為,中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世界大舞臺上,需要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壯大,加強中國的經濟話語權。國內外巨大的發展空間,對於無論何种經濟成分,都是巨大的機遇。所以,各种經濟成分都有足夠大的發展空間。

  兩條腿走路才能走遠走好

  胡鞍鋼介紹説,從中國的經濟所有制發展實踐看,先後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前30年,是從新民主主義的混合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我們還以為建成了理想中的社會主義,總以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但是用“一條腿走路”還是走不遠,也走不下去。

  後30年,中國通過經濟改革,迅速形成了獨特的社會主義混合經濟所有制,形成了相互聯繫、相互外溢、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的新經濟格局,這就是公有經濟為主導,不同經濟成分共存、齊頭並進的混合經濟結構。這如同中國這個“東方巨人”的“兩條腿走路”。

  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新的里程碑,中國的混合經濟發展模式必將進一步完善、成熟;中國的經濟總量和品質在符合中國國情的經濟組成結構基礎之上必將進一步壯大和提升。

  胡鞍鋼説,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企業數最多的國家,大大超過美國和28國組成的歐盟。據統計,歐盟有2070萬家中小企業,美國有500萬家中小企業,而中國包括個體工商戶在內總計有近6000萬家中小企業。因此,中國進入一個企業家創業、創新、創造的時代,他們既是創造中國G D P的主體,也是創造新增就業崗位的主體,既是創新技術發明的主體,也是創造各種財富的主體。在我看來,衡量一個企業的好壞,不能從所有制類型去判斷。我認為,好企業與壞企業的劃分標準也十分簡單明瞭,包括:一是技術創新企業與假冒偽劣企業;二是誠信企業與欺詐企業;三是“綠貓”企業與“黑貓”企業;四是勞資兩利企業與勞資衝突企業;五是社會責任企業與社會失責企業;六是基業長青企業與曇花一現企業。凡是滿足了前五個好企業條件的企業就會成為基業長青企業,反之就是曇花一現企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