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預算管理改革走向深入
- 發佈時間:2014-10-10 19:31:23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河北省秦皇島市近年來探索完善績效評價方式方法,努力做細做實,積極構建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為全面推進財政績效預算管理改革奠定了基礎。
健全機制構建標準化體系
2010年,秦皇島市在全省率先成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所,逐步建立一套工作運作機制,實現績效評價標準化運作。
一是健全績效評價制度。2011年,以市政府名義出臺了《預算績效管理實施辦法》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並在2013年進行了修訂,為全市開展績效評價提拱了法理依據。此後,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範性文件,對工作細節做出規範;制定了績效評價內部協調製度和聯席會議制度,理順財政部門內部責任分工,建立了協調配合機制。
二是完善績效評價指標。制定了共性和個性相結合、管理和結果指標並存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框架,將管理績效指標設為共性指標,下設目標設定、組織管理等5個二級指標,依據的充分性、目標的合理性等14個三級指標;將結果績效指標設為個性指標,下設産出指標、效果指標等3個二級指標,數量指標、品質指標等8個三級指標。指標的核心指向、項目特性、量化標準更為鮮明和準確,定量指標比重不斷增加,保障了數據收集處理的可操作性,使考評標準更加統一規範,考評結果更加客觀科學。
三是引入第三方評價力量。制定出臺了仲介機構和專家管理辦法,建立準入機制和末位淘汰機制,組建了績效評價仲介機構庫和專家庫。通過規範管理和積極引導,鍛鍊和培養了5家資質高、信譽好、專業強、能夠熟練掌握績效評價業務的社會仲介機構。在2013年20個重點評價項目中,委託評價項目佔9個。
四是實施分類評價模式。依據重要程度將評價項目劃分為兩類,重點項目採取財政部門直評,一般性項目採取項目單位自評、財政部門抽查的方式。對直評項目,採取收集資料、成立工作組、聽取介紹、資金審查、實地勘察、問卷調查的統一工作流程深入到項目現場實地考評。2011年以來,累計評價財政支出項目340個,其中部門自評項目266個,財政直評項目74個,涉及資金總額61.02億元,績效評價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提升。
整合資源構建監督大格局
秦皇島市財政局堅持績效評價與專項資金監控系統平臺、投資評審等監管手段相結合,整合各項財政監督資源,構建績效評價大格局。
完善項目遴選機制,從資金支出結構、方向和重點入手,通過對年度財政資金支出狀況的分析、研究,由業務主管科室提出評價項目的選擇方向和基本範圍,績效評價所聯合預算科,根據科室意見和實際支出情況,選取涉及民生、基礎設施等財政投入較大、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支出項目,經集體審定後列入年度績效評價範圍,確保了項目遴選的合理性。
建立協調推進機制,年初下達年度績效評價工作計劃,明確相關科室工作目標和職責分工,組織相關科室按計劃推進落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相關科室參加,互相通報情況,梳理有關問題,組織對項目日常考核。
建立評價聯絡機制,各單位確定績效評價聯絡員,暢通聯繫渠道,定期組織業務理論與操作實務培訓。
建立工作考核機制,對負有監管職責的科室參與績效評價工作進行考核,納入科室年終考核成績。
通過以上措施,在財政業務部門間實現資源共用、成果互通,形成了相互銜接、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工作格局。今年上半年,專項資金監控系統平臺為績效評價項目提供問題線索5個,績效評價向專項資金監控系統平臺提供問題資金資訊2筆。同時,直接將一些評價結果不理想、績效一般的工程項目強制納入財政投資評審範圍,加大項目管控力度。關口前移構建全過程績效評價體系
近年來,秦皇島市關口前移,強化事前、事中和事後績效評價的有機結合,將鏈條末端的績效評價與前端的預算編制緊密結合,從而實現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績效評價三者首尾相連,閉路迴圈。
2013年該市選定25個預算申報項目開展前期績效評價,通過對項目可行性、必要性、資金合理性和預期效益等方面的評價,審減申報項目1個,審減申報資金7789萬元,審減比率達40.3%,為2014年預算安排提供了參考依據。選定20個重點項目開展事中績效評價試點工作,組織項目單位編報預算績效目標,對預算項目細化、量化,作為年度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依據;組織項目單位按季度報送監控情況表,定期深入現場實地勘察和復核,實現對項目實施進展、階段性目標完成程度、資金使用情況的實時監控,及時發現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確保績效目標實現。
嚴格落實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掛鉤制度,對評為“優”的項目及部門優先安排相應的項目支出,評為“一般”及“較差”的項目及部門相應減少下一年度項目和工作經費的安排。2011年以來,累計調整預算項目40個,資金近億元。2012—2013年間,共有31個項目根據評價結果進行了整改,有效規範了部門支出行為,落實了支出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