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科研成果插上産業化翅膀
- 發佈時間:2014-10-10 05:27:54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3年11月,我們研發的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首次獲得美國一家電池公司的訂單,到現在,訂單額已超過200萬美元。”北京開元科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段潤潤難掩內心的喜悅。而4年前,當他和創業夥伴帶著先進陶瓷材料技術回國時,卻面臨找不到合適平臺落地的尷尬。
一次與匯龍森孵化器的接觸,改變了段潤潤的處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技術,産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市場前景廣闊。”匯龍森國際企業孵化(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泳如是評價。在詳細了解項目的技術特性、成熟度以及産業前景之後,匯龍森欣然將該項目納入“懷抱”。
進入孵化器,段潤潤的創業之路風生水起,不僅獲得匯龍森提供的免費辦公場地,資金方面也享受到匯龍森提供的融資便利,還可以從與創業導師、畢業企業的交流中學到不少市場推廣、經營管理、財務計劃等實用的創新創業知識。更讓段潤潤感懷的是,匯龍森還投資了1800多萬元,建立基於小試、中試的新材料公共服務平臺。段潤潤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新材料的小試、中試所需實驗設備成本高,單個企業特別是初創型企業往往難以承受,在完成項目産業化後,小試、中試設備又常常閒置,造成資源浪費。設備投入正是我們的軟肋,也是我們最需要的。”
有了中試平臺做支撐,開元科創的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快速突破,不到4年時間,不僅研發出了産品,而且産品成功出口到國外。
優質的孵化服務、功能強大的公共平臺支撐,吸引了不少像段潤潤一樣的創業者和新材料産業的上下游企業,一批批科技成果在匯龍森得到了孵化轉化。短短三四年間,安泰科技、雲電英納超導、瑞馳拓維等10多家新材料企業相繼落戶這裡,形成了創業聚集、人才聚集、産業聚集的良好局面。
搭建一個中試平臺,圍繞産業鏈,孵化一個産業集群,這是匯龍森在創業孵化上探索出的成功經驗。其實,在搭建新材料公共平臺之前,匯龍森已經搭建起了生物醫藥公共實驗中心,不僅吸引了大批生物醫藥企業的聚集,也因此很快收回了投資。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匯龍森孵化器園區面積達30萬平方米,累計孵化企業2000多家,其中畢業企業430多家,14家企業成功上市。2012年園區企業産值達到158億元。匯龍森不僅孵化了企業,也孵化了自己。劉泳告訴記者,“匯龍森一方面與北京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賽伯樂投資有限公司聯合發起設立了1.33億元投資基金,還與民生銀行簽訂協議,共同建設債權融資平臺,並獲得了首期10億元授信額度,為在園的中小型科技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另一方面,隨著自身實力的增強,也選擇一些優秀的在孵企業進行直接投資。”截至目前,匯龍森的直接投資額已經超過千萬元。
從最初提供簡單的物業服務發展成為由“六大平臺、整合服務”構成的創業孵化服務體系,匯龍森為科技成果的轉化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劉泳説:“未來,匯龍森將進一步提高專業化,加強産業鏈孵化,更好地融入區域經濟,培育更多的産業集群。”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