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揭開艾滋病毒關鍵蛋白的“真相”

  • 發佈時間:2014-10-10 02:29:2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華盛頓10月8日電 (記者林小春)艾滋病病毒表面有一些突起,這是它感染人體細胞的關鍵。美國科學家8日説,他們已經完全弄清楚了這些突起的結構以及其與人體細胞融合前後的動態變化。這一成果為設計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奠定基礎。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耶魯大學和韋爾·康奈爾醫學院研究人員當天在美國《科學》和英國《自然》上發表兩篇相關論文。參與研究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艾滋病研究專家周同慶告訴新華社記者,以前設計疫苗“完全是盲目地在那做”,而現在相當於“知道了這個逃犯長什麼樣”,所以“抓獲”它的可能性很大,有可能導致有效疫苗的誕生。

  據周同慶介紹,艾滋病病毒表面突起由gp120和gp41兩種蛋白構成,它們形成了一個三聚體,其中gp120主要是與人體細胞表面蛋白結合,而gp41則參與把病毒遺傳物質轉入人體細胞。

  他説,gp120和gp41形成的突起就像一個“變形金剛”,在不同環境下呈現為不同形狀,在與人體細胞融合前後以及融合過程中的形狀完全不同。“對於免疫系統來説,艾滋病病毒就是一個永遠在動的靶位”。這種動態變化是此前艾滋病疫苗失敗的原因之一。

  以前的研究已經解析出gp120的核心結構和gp41的“融合後”結構,但對疫苗設計至關重要的病毒突起的“融合前”結構和形狀一直未能獲得突破。最新研究從原子水準上成功解析了完整的gp41“融合前”結構,從而第一次解析出艾滋病病毒突起在與人體細胞融合前的結構形狀。

  研究人員還用一種叫“熒光能量共振轉移”的方法標記病毒表面的突起,進一步研究其感染人體細胞前後的變化。結果表明,這種突起需要處於一種“開放狀態”,才能感染人體細胞。不過,它多數時間都處於“閉合狀態”。由於只有少數有效抗體能將病毒“鎖”在“閉合狀態”,且“開放狀態”是短暫的,因而人體免疫細胞難以攻擊艾滋病病毒。

  去年11月,美國《科學》雜誌也曾發表兩篇論文,描述艾滋病病毒表面突起的結構。但周同慶説,這兩篇論文得出的結構解析度還不夠高,僅大致能看出是什麼模樣,而gp41的結構完全沒有解析出來。

  他説,新成果為下一步疫苗開發提供了最基本的靶點,有了艾滋病病毒表面突起的結構,“可以在原子水準上設計一些化學修飾,把結構穩定在融合前的狀態,不讓它變化,這就會增加疫苗成功的機會”。

  自從艾滋病作為一種傳染病出現以來,全世界共有7500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情目前可利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控制,但無法治愈,也沒有有效疫苗。許多專家認為,只有開發出有效疫苗才能終結艾滋病的流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