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貿企業期盼“綜合鬆綁”

  • 發佈時間:2014-10-09 20:30:3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吳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提到如今面臨的綜合成本,外貿企業大倒苦水。其實,外貿是一個複雜的流程,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任何一個不起眼的細節,在不經意間都可能成為“短板”。推進貿易便利化,須減輕企業負擔,讓外貿企業輕裝上陣。

  “如果搞得不好,就凈是給電力局打工了。”見到國際商報記者,長沙一家外貿企業負責人丁先生大吐苦水。

  原來,丁先生遇到了用電的難題。這幾年,市場在調整,丁先生的企業訂單在增多,開始考慮擴大生産規模。可是,擴大生産規模意味著需要使用更多的機器,原來500瓦的變壓器急需升級為800瓦的。

  “請電力局的人裝一台這樣的變壓器需要80萬元,以前裝的一台300瓦的變壓器才8萬元。”丁先生表示,變壓器用電量不提升,生産規模無法擴大,很多訂單都接不了。

  其實,影響接單的“短板”並不見得就是勞動力成本、物流等眾所週知的因素,還有一些不經意的事,如果真的成為難事,那接單的“短板”就會立即顯現。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還有很多企業遇到類似的事,外貿企業期待早日真正“鬆綁”。

  “如果持原産地證的業務員走了,出口業務基本就中斷了。”另一家外貿企業總經理老曾表示,在原産地證資質培訓方面存在兩大讓人頭疼的事:一是費用高,光培訓費一個人就800元左右;二是缺人才——一家企業只有一個人可以辦理原産地證資質。

  丁先生説,一家企業只能辦一個證,意味著如果持證的業務員走了,産品的原産地證就沒法辦理,國外客人將無法提貨,外貿業務將基本中斷。“問負責人原因,就告訴我説辦一個證夠用了,也沒其他解釋”。而且,當地的原産地證培訓和辦理是三年一次,持證業務員走了,要辦新證就又得等上三年。不過,讓老曾感到慶倖的是目前業務員幹得還算踏實。

  毛先生也是一家外貿企業的負責人。進入毛先生的廠區,在屋檐下、過道上、路邊、廠區的角落裏,到處堆著銹跡斑斑的鐵管,這是他用來做軸承的原料。這樣堆放,就不怕生銹的鐵管影響産品品質嗎?毛先生説出了自己的無奈,他也想加蓋廠房,但幾次都沒批下來。“我們有我們的尷尬,外貿企業在稅收上貢獻不了多少,在很多政策上明顯感受到不為難也不鼓勵的態度,不僅影響了我們擴大規模,也影響了生産積極性。”毛先生説。

  在出口退稅辦理方面,一家企業的外貿經理張女士表示,目前起運港海關要兩個月才能寄送報關單、提單等辦理退稅所需的文件,使得至少兩個月才能去辦理退稅,“財務也經常來詢問我進度,因為退稅慢會影響資金週轉”。

  幾家外貿企業負責每人平均表示,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客人的資金週轉越來越慢,賒銷更加普遍,使用出口信用保險的企業越來越多。不過,讓企業頭疼的是,不管訂單大小,800元的調查費用需要企業承擔,而且投保費用偏高,遇上壞賬卻只能賠付80%。

  外貿是一個複雜的流程,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任何一個不起眼的細節,在不經意間都可能成為“短板”。給外貿企業“鬆綁”的步伐須加快,減輕企業負擔,讓外貿企業輕裝上陣,為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環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