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登革熱:防蚊控蚊是關鍵
- 發佈時間:2014-10-09 09:31:06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公共衛生
廣東正持續面臨近20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威脅,廣東省衛計委10月7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僅10月6日一天,該省新增登革熱病例就達1661例。
截至10月7日零時,今年廣東全省共有20個地級市累計報告登革熱臨床診斷和實驗室確診病例共23146例。
這個1978年首次在我國廣州流行的傳染病今年為何出現突然大暴發?預防登革熱有無好的辦法?為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解放軍第302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姜天俊副主任醫師。
登革熱可防可治不可怕
姜天俊介紹,登革熱是人類感染登革熱病毒後引起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世界許多地方均有流行,尤其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發生病例數最多。患者感染登革熱病毒後,主要表現為發熱、乏力、肌肉和骨關節酸痛,走起路來步態誇張,有“裝腔作勢”的樣子,英文中叫“dengue”,因此叫登革熱。除了發熱、肌肉關節疼痛外,患者還可以出現皮疹及淋巴結腫大。該病絕大多數為輕型病例,一般預後良好,病死率很低,不足百分之一,且死亡病例絕大多數屬於少見的重型病例、或者本身有慢性基礎疾病、或為高齡患者。據廣州市疾控部門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廣東登革熱的重症率只有9.5%,半數以上是超過60歲的老年人群,而且多數同時患有慢阻肺、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基礎病。其次,該病傳播途徑明確,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只要全社會一起行動起來,有效消滅蚊子棲息地,避免蚊蟲叮咬,就可以杜絕登革熱的傳播與流行。另外,隨著冬季的到來,氣溫變冷,蚊蟲的繁殖能力下降,其傳播病毒的風險亦逐漸降低。因此,登革熱可防可治,並不可怕。
三大因素導致大規模暴發
姜天俊説,登革熱疫情的流行特徵明確。地理分佈上,主要在北緯25℃至南緯25℃之間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我國主要發生在海南、台灣、香港、澳門、廣東和廣西六個省區;季節分佈上,主要發生在夏秋雨季。另外,還有隔年發病率升高的週期性。我國廣東屬於登革熱高發地區,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熱流行季節,但是今年病例較往年明顯增多。比如1995年,廣東登革熱疫情暴發,全年病例也就是6千例,而今年9月份還沒有結束,病例數就已經超過了7千例,且每天仍有上百例的新發患者。那麼,為什麼今年廣東會有登革熱疫情的大暴發呢?姜天俊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病毒因素,人群對登革熱病毒的總體抵抗力發生了變化。人體感染登革熱病毒後會在機體留下一種特異性抗體,這種抗體對同型病毒有鞏固的抵抗力,可維持多年,對異型病毒也有一年左右的免疫力。此次廣東登革熱疫情暴發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人群對本次流行病毒的總體抵抗力下降所致。二是天氣因素,今年廣東雨水頻繁,下下停停、綿延不斷,在不少城區,尤其是老城區,積水現象嚴重,促進了蚊蟲滋生與登革熱病毒的傳播。三是旅行因素,四通八達的便利交通網也助推了登革熱疫情的城際傳播。
全球登革熱均已進入高發季節
姜天俊告訴記者,目前,全球登革熱均已進入高發季節,亞洲、南美洲和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有大量病例報告,陰雨天氣的增多直接導致疫情防控的難度加大。然而,登革熱是一種發病機制和傳播特徵都比較明確的老傳染病,因此該病可防可治,其中防蚊、滅蚊是預防登革熱的關鍵。伊蚊是傳播登革熱病毒的主要元兇,這種蚊子主要棲息在人們的家中,喜歡在容器或積水中繁殖,水缸、盆養蓮花、水養萬年青等都是其滋生的場所。因此居民最好妥善處理固體廢物,儲水容器蓋上蓋子,並每週清空和清潔。伊蚊喜歡在白天活動,居民外出時最好穿上長衣長褲,或者塗抹蚊蟲趨避劑,防止被叮咬。另外,一旦出現發熱、頭痛、骨關節和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狀體徵,應迅速就醫,尤其是老年人或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更應及時去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