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謹防企業優惠政策被架空

  • 發佈時間:2014-10-09 05:19:5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援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對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企業發展、穩定社會就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一些扶持政策在某些地區遭遇了落實難的“最後一公里”問題,甚至出現企業申請優惠成本大於效益的尷尬局面。

  這類情況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優惠稅收政策沒得到落實,企業負擔依然較重,如按規定月銷售額2萬元為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徵點,有些地方採取了將幾個月營業額合併平均之後進行合併收稅的方式,使企業該減稅的月份也上繳了稅收。二是玩數字遊戲,如銀監會規定小微企業信貸“兩個不低於”(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增速,增量不低於上年),一些銀行為規避信貸風險,在原來信貸規模基礎上增加一丁點也能滿足“兩個不低於”條件;在小微企業歸併上移花接木,將一些國有企業初期數據作為劃分企業標準,使一些國有企業也成了小企業信貸範疇。三是優惠政策落實範圍過小,把很多企業擋在了大門之外。

  這些行為帶來的社會危害巨大。一方面,這嚴重背離了中央政策精神,傷害了中小企業感情;另一方面,這使中小企業無法走出融資難、融資貴的泥潭,使優惠政策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動力受到減損,更影響到實體經濟振興,對我國産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傷害。

  中小企業優惠政策被架空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措施督促優惠政策落地生根。

  其一,對中小企業實行差異化管理,不宜簡單地用數字“一刀切”,對小微貸款不受存貸比限制,或實施差異化存貸比管理,鼓勵商業銀行支援小微信貸投放;對小微企業所有需要繳納的稅收和費用進行測算,確定固定比例,由稅務機關統一徵收,減少成本、減輕負擔、減小壓力。

  其二,政策出臺要細化和配套到位,考慮至“最後一公里”。建議將稅收減免的部分同樣納入到當地的考核指標中去,提高地方推進的積極性。

  其三,保持優惠政策穩定,使其成常態。建立統一資訊化平臺,讓企業能夠隨時掌握相關優惠信貸和稅收政策。同時,利用資訊化技術,指定統一資訊化平臺供企業查詢,方便企業人員快捷地了解最新優惠政策。

  此外,加快我國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徵信系統數據庫、培育併發展小微信用評級市場,有效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矛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