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8日“寒露”氣溫繼續下降 加緊秋收秋種防禦“寒露風”

  • 發佈時間:2014-10-08 14:36: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10月8日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節氣。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隨著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半球繼續南移,北半球陽光照射的角度開始明顯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陽熱量比夏季顯著減少,冷空氣的勢力範圍所造成的影響,有時可以擴展到華南。

  在廣東一帶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指的就是天氣變涼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樣赤腳趟水過河或下田了。可見,寒露期間,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季節的變化。更多的地區,更多的人們,開始用"寒"字來表達自己對天氣的感受了。

  中央氣象臺8日06時繼續發佈霾黃色預警,預計,8日白天和夜間,北京中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山東北部、河南中北部及陜西關中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度霾,北京南部、天津西部、河北西部沿山、河南北部局地有重度霾。另外,8日早上,中東部大部地區有輕霧,華北中南部、陜西關中平原等地的局部地區有能見度不足1公里的大霧。

  氣溫降得快 平均氣溫分佈差異大

  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這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繼續下降。

  氣溫降得快是寒露節氣的一個特點。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後,溫度下降8℃、10℃已較常見。不過,風雨天氣大多維持時間不長(華西地區除外),受冷高壓的控制,晝暖夜涼,白天往往秋高氣爽。

  10月份,我國平均氣溫分佈的地域差別明顯。在華南,平均溫度大多數地區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還沒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間,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之間,而此時西北的部分地區、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區平均溫度甚至在0℃以下了。

  秋收秋種進入高潮 災害天氣需防範

  寒露以後,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結束。天氣常是晝暖夜涼,晴空萬里,對秋收十分有利。我國大陸上絕大部分地區雷暴已消失,只有雲南、四川和貴州局部地區尚可聽到雷聲。華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區則只有幾毫米到20多毫米。乾旱少雨往往給冬小麥的適時播種帶來困難,成為旱地小麥爭取高産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華北地區要抓緊播種小麥,這時,若遇乾旱少雨的天氣應設法造墑搶墑播種,保證在霜降前後播完,切不可被動等雨導致早茬種晚麥。

  海南和西南地區這時一般仍然是秋雨連綿,少數年份江淮和江南也會出現陰雨天氣,對秋收秋種有一定的影響。“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緊采收棉花,遇降溫早的年份,還可以趁氣溫不算太低時把棉花收回來。江淮及江南的單季晚稻即將成熟,雙季晚稻正在灌漿,要注意間歇灌溉,保持田間濕潤。

  南方稻區還要注意防禦“寒露風”的危害。寒露前後是長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適宜播種期,品種安排上應先播甘藍型品種,後播白菜型品種。淮河以南的綠肥播種要抓緊掃尾,已出苗的要清溝瀝水,防止澇漬。

  節氣養生:飲食宜“潤燥” 豁達樂觀不悲秋

  寒露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這一時節的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鬱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泄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記者 葉海英)

  【相關閱讀】

  寒露時節常見災害性天氣:

  1.霧和煙霾

  10月的氣溫下降明顯,每當遇到秋雨,空氣中豐沛的水汽很快達到飽和,有時出現雨霧混合或者雨後大霧的情況。特別是在夜間,更為多見。進入10月,在濕度比較大的情況下,遼寧東南部、河北和山東的東部、皖南、湘西、鄂西、四川盆地、重慶等地,可能形成成片的霧區,影響當地的交通運輸和交通安全。2004年北京10月8日,"寒露"節氣的當天早晨,迎接上班市民的便是一場大霧。北京部分地區的能見度只有200米左右(水準能見度距離200-500米之間的稱為大霧。水準能見度距離50-200米之間的稱為濃霧)。

  由於受到高壓控制,大氣層結穩定,在連日無風的情況下,聚集在城市中的汽車尾氣和工廠排出廢氣、粉塵不容易擴散,也會形成煙霾天氣,如果空氣中濕度大還可形成霧、霾混合的天氣。

  2.華西秋雨

  華西秋雨是我國華西地區(渭水和漢水流域、四川、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秋季多雨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降水量秋季多於春季,僅次於夏季。以9到10月最為集中。降水時間長,秋雨綿綿,降水強度一般不算大。9-10月份總雨日一般都在20-30天。特別是在四川盆地,幾乎大多數年份都有。由於長時間的陰雨寡照,對秋季作物的成熟和收曬有較大的影響。在寒露期間,華南東部有時也有這種對秋收、秋種有影響的連陰雨天氣。

  3.寒露風

  寒露風是秋季冷空氣入侵南方後,引起顯著降溫,造成晚稻癟粒、空殼減産,是一種農業氣象災害。因這種低溫冷害多出現在寒露期間,故被稱為"寒露風"。一般來説,寒露風對水稻危害的氣象指標因水稻品種和發育期而異,各地的標準也不完全一樣,通常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以連續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氣溫低於20℃作為出現寒露風的標準;華南以連續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氣溫低於22℃作為標準。

  4.高原山區雪害

  進入深秋,在青海與四川交界處以及四川西部,拔海高度較高的高原山區,開始出現雪量大的情況,給當地交通、畜牧業帶來較大的影響。

  5.熱帶氣旋

  雖説7-9月是熱帶氣旋活躍期,但在10月,仍有熱帶氣旋活動,只不過次數開始減少,而影響海南的熱帶氣旋的強度有時仍較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