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農業成果轉化注入新活力

  • 發佈時間:2014-10-08 08:31:3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剛剛過去的9月17日,科技部、國家民委、質檢總局、共青團中央以視頻網路互聯互通的形式,在北京、新疆、陜西、寧夏、內蒙古5地聯合舉行“新絲綢之路創新品牌行活動周暨新疆創新品牌推進會”。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國家民委主任王正偉,以及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團中央書記處、北京市等主要領導共同出席了在北京農科城網絡中心會場的活動。

  這裡就是國家成果轉化服務(北京)示範基地。2012年11月12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正式批復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依託國家科技成果網、北京農業資訊技術研究中心等機構共同創建“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北京)示範基地”,以促進科技成果在北京地區的轉化和應用為目標,面向全國農業科技園區開展服務,重點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及相關産業發展。到如今,兩年過去了,基地的建設有成績、有經驗也有艱辛。

  搭建平臺,讓農業成果“亮”起來

  如何讓農業科技成果為更多人所知並進入市場一直是農業成果轉化過程中的難題,國家成果轉化服務(北京)示範基地正致力於解決這個難題。“我們搭建一個專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成果展示與交易服務,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構築科技成果轉化的快速通道,提高成果轉化率。這是一個集科技成果管理、評估、展示、交易於一體的公益性綜合資訊服務平臺”,北京農業資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楊信廷如是總結。

  我國已經進入到在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階段,現代農業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自2012年底獲批,示範基地依託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針對我國種業研發與實際生産脫節、種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等問題,啟動種業科技成果匯集、評價和展示推介平臺,整合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技術市場協會和中國農業大學等的科技資源與專家隊伍,面向國內外知名種子企業、科研院所、農業院校等單位徵集名、特、優、新蔬菜品種及特色作物品種,包括辣椒、番茄、茄子蘿蔔、特菜及甜玉米等。

  他們的徵集行動得到業界廣泛響應與支援。北京農業資訊技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天恩博士告訴記者,種業是北京市重點發展的農業産業,目前也是轉化成果最豐碩的類別,根據他掌握的數據,截至2013年,轉化平臺共徵集到展示品種9997個,來源於220余家育種單位,其中國外、境外種子企業22家,省(市)級以上科研院校25家,覆蓋全國26個省(區)。

  如今,轉化平臺的設計開發工作已經完成。這個平臺通過多個渠道匯聚全國育種科研成果資源,在政府資助項目的立項到成果産出鏈條上,以成果託管網路平臺和成果展示推介基地為載體,開展育種成果匯集與管理、市場價值評價、智慧財産權保護、展示推介、開發方案確定和售後服務及市場回饋研究等。“我們想通過積極探索種業科技成果轉移的新機制、新模式和新渠道,推動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種業企業、農技推廣部門等單位與部門的交流合作。”楊信廷説。

  做好推手,把技術發展成産業

  採訪時,陳天恩説,兩年前科技部部長萬鋼來我們這裡視察時説,惠及千家萬戶的科技是最酷的科技。這句話給我的印象特別深。

  他告訴記者,當時萬鋼部長談了四個方面的結合:一是科研和實踐結合。二是創新和服務結合。比如,地方政府通過農業科技服務網路提供的實驗室,可供多家企業共同使用。三是産業和商業模式結合。現代農業將農業不同生産階段分成不同的商業鏈,用現代工業的思維設計推廣農業,其收益或將超過現代工業。四是成果與交易結合。

  這四個結合正是平臺建設和發展的背景,通過平臺實現品種、人才、機制、企業各創新主體的集聚,這樣一來成果推廣既保護了智慧財産權,又將成果通過種子、技術、裝備等交易向全國擴散。

  一年多前,北京農業智慧裝備技術研究中心研發了一套生鮮農産品冷鏈物流監管服務設備,這是一套軟體和硬體結合的設備,起初它只是一個技術成果,在轉化平臺展示的過程中它得到了食品配送企業的青睞,終於走向了市場,現在它已經是市場上頗具競爭力的冷鏈物流裝備,新發地綠色國際物流港、菜管家食品配送等多家企業都購買的是這一裝備。

  這只是通過平臺成功轉化的眾多技術中的一個案例。“你可以説是我們的平臺有廣告優勢,但最關鍵的是我們依託的國家農科城網路服務中心已經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所以有很多企業願意到我們這裡考察,了解有什麼最新的農業技術值得推廣和購買,因為有了比較大的需求群體,才能吸引更多技術願意通過我們平臺實現轉化。”陳天恩説。

  對於楊信廷和他的同事們來説,他們的理想遠不止建設一個成果轉化平臺,他説,雖然有很多困難,但我們確實希望以此為載體,集聚科技成果轉化整個過程中所需的科技金融、評估評價、智慧財産權、測試認證、會計律師和人才培訓等優質仲介服務機構,建設科技成果展示與交易系統,提供專業化、全流程的科技成果轉化配套服務,並通過組織深度挖掘企業需求,開展高效對接活動等手段,進一步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完善北京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

  艱難前行,瓶頸仍然存在

  確實,建設這樣一個完善的、全面的成果轉化服務體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其中的困難超出我們的想像。基地建設首先面臨的是體制仍然不順的問題。示範基地要進行線下的對接活動,或是想充當一個優質仲介服務機構是“並不夠格”的,因為基地的承建單位——北京農業資訊技術研究中心是一家科研機構,並不具備仲介資質。“這就決定了我們很多事情做不了”,陳天恩説,“我們在轉化過程中只能充當一個完全公益服務的角色,成果轉化成功與否與我們的收益沒有任何關聯,這對積極性有一定的影響,另外我們作為一家農業科研機構,身份和思維方式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基地在建設中面臨的另一問題是成果來源問題。如何吸引更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到平臺上來一直是楊信廷和同事們努力的問題。在北京有很多高校院所和科研單位,條塊分割的問題時有存在,在這個背景下,“別人為什麼要到你這裡來轉化,你有什麼優勢吸引它?”是困擾基地的難題。

  採訪中,示範基地的工作人員一直強調“有價值的成果”。他們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一個科研成果到産業化、市場化有很長的路要走,有些成果離市場太遠,轉化起來非常困難,所以發掘那些有市場需求、有用戶的科研成果是重中之重。而這個工作要做好並不容易。

  資金來源是北京示範基地面臨的一個難以啟齒的問題。在2013年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北京)示範基地提交的總結報告最後,有這樣一條建議:通過平臺的線上和線下服務為技術成果轉化牽線搭橋,實現供需對接。成果持有者、平臺維護方、成果需求方多方合作,要通過分層交易對各方實行一定成本補償,確保實現共建共用共贏的目標,促進平臺持續發展。這或許就是他們對自己當前困難處境的另一種表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