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收單亂象為何頻頻上演?
- 發佈時間:2014-10-08 07:34:11 來源: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地刷卡吃飯,帳單卻顯示在外地購物——
□本報記者 李龍俊
本來已成生活常態的刷卡消費,卻出現了越來越多讓人看不懂的現象。
最近,市民李嘉就遇到這樣的煩惱:在本地一家餐館吃飯,但是銀行寄來的帳單卻顯示在外地一家超市買了日用品!是否銀行卡被盜刷了?李先生找來消費單據和發票,發現金額和時間都是對的,但其他資訊卻對不上號。
這樣的情況並非只有一例,中國銀聯四川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前8月省內POS交易達到6578.23億元,同比增長35.76%,但交易量快速增加的同時,銀聯監控到的異常現象也在增加。
誰在搞鬼
像李先生這樣的情況,是否銀行搞錯了?記者採訪了川內幾家銀行,得到了同樣的答案:帳單資訊不是來自銀行,而是來自銀聯。
中國銀聯四川分公司業務技術負責人表示,銀聯數據都是來源於第三方支付收單機構,收單機構給銀聯提供什麼資訊,銀聯就給發卡銀行提供什麼資訊。
第三方支付收單機構為何要造假?“沒有利益,誰會搞這些把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同類型的商家所支付的刷卡手續費率不同,按照4大類6小類,大致從0.38%到1.25%不等。而部分收單機構正是在費率標準上打起了歪主意。
李嘉在餐廳消費,按餐飲類的收費標準,第三方收單機構按刷卡交易金額的1.25%向商戶收取手續費。消費1000元,商戶交12.5元手續費,按照發卡銀行、收單機構、銀聯三者7:2:1的分成比例,銀行和銀聯將總共得10元,收單機構得2.5元。但若收單機構將消費編造為超市購物(費率為0.38%),那麼收單機構就僅按0.38%的標準與銀行、銀聯分享手續費。通過這一“奇妙”的轉換,銀行和銀聯的收入變成3.04元,收單機構吞下了其餘9.46元。本該只有2.5元的收入一舉變成9.46元,大增278%。
愈演愈烈
改變交易類別套利,這種做法業內俗稱“套碼”。除此之外,違規第三方收單機構還通過批量造假申請營業執照、“切機”等方式違規獲利。
“2013年以來,違規越來越多。根據銀聯監測到的每個月違規行為的規模來測算,整個支付市場的不當得利,今年全年預計至少五六億元至十億元。”銀聯業務管理委員會一位人士透露。“部分第三方收單機構的違規行為,將持卡人、商戶、發卡行都置於風險中。”人行成都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成都郫縣小超市老闆楊華最近就險些遭遇“切機”。兩個自稱是某支付公司的人説要幫他升級POS機,這樣刷卡費率會從0.38%降低到0.25%,一打聽才知道,所謂升級POS機,實際上是違規機構通過軟體設置“狸貓換太子”——商戶的設備上依然打著正規收單機構的名字,但實際收單機構卻變成了其他公司,導致商戶的資金或沉澱在支付公司或代理商的賬戶上。
監管滯後
違規第三方收單機構的行為難道無人監管?
記者了解到,人民銀行和銀聯都在採取措施規範市場。今年4月,易寶支付、隨行付、富友等8家機構被暫停全國範圍內接入新商戶。9月10日,人民銀行又下發了針對富友、易寶、隨行付等的進一步處罰意見。富友及易寶將撤離7個省的收單業務,隨行付將撤離5省2市的收單業務。
雖然如此,在網路上關於辦理“切機”的廣告依然可以看到。銀聯四川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違規行為仍然呈高發態勢。
“收單市場是薄利行業,市場容量有限,而一下子涌入眾多非金融機構,誘發惡性競爭。”全球支付巨頭美國第一資訊公司大中華區總裁陳啟彰認為,收單市場放開後,相關的監管措施還沒來得及到位,其中,較為複雜的費率標準等成為違規的原因。進一步加強監管,同時出臺新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價格體系已非常必要。
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銀行業相關人士建議刷卡消費後保留相關刷卡單據和發票,為維權留憑據;同時,在POS機上刷借記卡時,各種個人資訊都會留存到銀行或第三方機構,部分第三方機構可能會出售個人資訊獲利,為保證個人資訊的安全,建議儘量使用信用卡進行刷卡消費。
■連結
第三方支付收單機構
簡單地説,收單機構就是給商戶布放POS機的機構。2011年前,國內的收單機構主要是銀行機構,2011年,央行開始允許非金融機構參與銀行卡收單,目前,國內已有超過40家第三方非金融機構獲得了央行的POS收單業務許可,在四川開展POS收單的機構已經超過20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