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工程類人才流失引發産學抱團破解

  • 發佈時間:2014-10-07 08:54:0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0月7日電(記者南婷)我國要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大批優秀的工程類人才,但北京市有關部門的最新統計顯示:我國工程類人才市場不但存在結構性供不應求的矛盾,還存在嚴重的改行,流向收入更高的金融等行業的問題。

  “不怕人才流轉、就怕人才流失。”ITT金齒輪學院院長羅慶紅30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對於當前工程類人才流失的現象痛心疾首。

  北京市人社部門最新數據顯示,2014上半年,軟體及IT産品研發人員、工程設計人員等專業技術人員缺口最大,為11.3萬人。從凈增崗位數量看,“製造業”居首位,用人需求約11.84萬人,佔全部凈增崗位的21.3%,重點是技能型人才。

  與工程類人才供不應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於缺乏了解,工科人才對工程類崗位的興趣下降。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電子資訊工程學院大三學生齊驥説,學生們只有在畢業找工作這有限的時間裏去了解一些企業資訊,由於缺乏交流的平臺,多數人對所要從事的行業、企業並不了解。“我很迷茫,不知道現在學這些東西,以後在企業能做什麼,特別需要人能指點告訴我以後發展方向如何。”

  另一方面,收入待遇是相當部分學生的首要考慮因素,有些工科人才流向金融等熱門行業。清華大學宇航學院蕭遙説,生活壓力很大,畢業收入低、買不上房,安全感會下降。因而,很多學生就會去收入更高的企業以及行業工作。

  中科院自動化所的研究生成藝説,他們專業很多學生畢業後為了獲得高一些的收入,放棄本專業去做IT或者金融,甚至去製造業公司做銷售。“給我們形成一種印象,完全沒必要學這麼多年工科課程。IT或金融行業收入相對高、升職也快,還是去那裏比較好。”

  北京大學産業研究院院長陳東敏認為,工科學生沒有從事工程師這樣的工作,確實是教育培養的遺憾。事實上,每個學校都應該開設創業教育這門課程。即使是學生畢業後沒有創業,這種意識也會留存在他的腦海中,讓他們獲益,整個行業的創新能力也會改善。

  對此,一些企業和高校嘗試通過産學結合,以改變這一現狀。ITT金齒輪學院聯合科技日報社團委,與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近日簽訂了“共建中國大學生卓越工程師聯盟合作備忘錄”。聯盟將協調各方,為在校大學生創造企業實習實踐機會,積極反映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真實需求。

  據北京理工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品質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

  萍既氈ㄉ縝嗔秘書長楊靖認為,校企以培養複合型人才為目的,共建聯盟,積極創新産學合作模式,是培養我國青年大學生成為卓越工程師的有益探索。

  桑裕宰懿恐泄區負責人羅慶紅説,這個項目旨在搭建一個激發熱情、拓展視野、學以致用的國際化工程製造業教育平臺,號召全社會共同努力,不斷為行業培育新生力量。

  桑裕越鴣萋盅г菏灼諮《ǖ70余名學員們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工程製造業專業,其中包括近30位教育部首批認定的卓越工程師班的大學生。在之後兩個多月的時間裏,學員們需先後參與“工程科技前瞻類課程”“創新創業課程”及“創新挑戰賽”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