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賽事行銷,企業還需量力而行

  • 發佈時間:2014-10-07 08:29:36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剛剛閉幕的仁川亞運會上,福建體育品牌們又一次出盡風頭。因出現在中國代表隊隊服上,從而得以頻頻亮相的是安踏體育標識;比賽現場不斷翻動的廣告牌,讓三六一度體育標識頻頻進入觀眾視線;有伊拉克代表隊出現的賽場,運動員身上的匹克體育標識,也讓國內觀眾尤其福建觀眾倍感親切。

  國際國內的每一場大型體育賽事,總能在福建體育品牌中掀起一波行銷熱潮。仁川亞運會上,安踏擴大了贊助範圍,三六一度則延續廣州亞運會高級合作夥伴的行銷戰略,匹克則是伊拉克、約旦、黎巴嫩等3個國家代表隊的獨家贊助商。

  贊助大型賽事,考驗著企業的經濟實力。安踏體育相關負責人就透露,安踏是中國奧委會的戰略合作夥伴,一般一個合作週期是4年,以一個合作週期計算,全部費用就要數億元。而安踏每年安排在行銷上的費用大概是銷售額的10%。今年上半年安踏銷售額為41億元,按今年全年約90億元的銷售額計算,安踏在贊助大型賽事、體育資源購買、廣告投放、終端活動等方面的行銷費用在8億-9億元。

  對多數企業來説,行銷費用明細是個敏感和不便公開的數字。據報道,三六一度贊助廣州亞運會的費用是2億元,參照廣州亞運會,仁川亞運會的贊助費應在1億元以上。李寧中途突擊贊助CBA,贊助費更不會是小數目,根據媒體披露的資訊,李寧贊助CBA的費用是5年20億元。

  不可否認,贊助賽事可以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帶動産品銷售。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行銷收入作支撐,贊助大型賽事反而會成為企業的包袱。有時候企業花費高昂代價爭取到了資源,但消化不了,或者根本無法從資源上獲得相應的行銷回報,反而得不償失。

  如果一家企業的年凈利潤只有2億元,把利潤全部用來搞行銷,這顯然不現實。如果一家企業年銷售規模有20億元,希望通過贊助大型賽事,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實現年銷售規模超過40億元,這同樣不現實。因為體育企業所在的傳統産業經過多年發展,並不具備爆炸式增長能力,市場規格已經形成既定的格局,繼續做大、穩定增長或有可能,但違背經濟發展規律的爆炸式增長,顯然只是一種幻想。

  李寧20億元切入CBA就是個鮮活的例子。2012年,李寧成CBA贊助商的第一年,實現營業收入67.39億元,不僅同比減少24.5%,還巨虧19.79億元,盈利同比減少23.65億元;進入2013年,已擁有CBA資源一年有餘的李寧實現營業收入58.24億元,同比減少12.8%;今年上半年,李寧實現營業收入31.37億元,同比增長8.0%,但虧損又增至5.86億元。這一連串的數據説明,李寧力圖通過切入CBA實現拯救全局的願望,在經濟規律面前依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企業行銷,還得量力而行。從不久前陸續發佈的企業半年報可以發現,安踏上半年實現凈利潤8.028億元,三六一度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63億元。這兩個體育品牌企業的收益,基本上也與其參與仁川亞運會行銷的深度相符。而李寧上半年虧損5.86億元,匹克上半年只盈利8990萬元,因此,它們在仁川亞運會的行銷戰中,也就表現得並無多大新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