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民日報談深化改革:“剩下的都是硬骨頭”

  • 發佈時間:2014-10-04 08:37: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剩下的都是硬骨頭。”

  採訪全面深化改革,常聽如此感慨。幾個即景,發人深省:

  扶貧攻堅,“上面定項目,下面眼巴巴,吃到嘴裏卻不對味”。

  城鎮建設,拍腦袋決策,少産業支撐,“規劃建設兩張皮,空有房子沒人氣”。

  農田水利,小溝小渠,跑冒滴漏,“眼瞅清流到地頭,伸著脖子就是喝不到水!”

  改革缺精度,粗心大意找問題,必然摸不到實情;粗製濫造定舉措,必然扎不準穴位;粗枝大葉搞落實,必然收不到實效。

  啥叫改革精度?

  精準把脈,問題看得準、不踏空。

  精當統籌,措施有配套、有協同。

  精細操作,落實講重點、推得動。

  換句話説,既頂層設計,又末端治理;既不拖延誤事,又不急於求成;既整體推進,又重點突出;既把該管的事管好,又把該放的權放足。

  全面深化改革,關鍵在人。增強改革精度,著力點在幹部。採訪中,基層群眾描了幾類“不講究”的幹部肖像——

  “羊糞蛋蛋表面光”。這一派,蜻蜓點水,浮在表面,“大概其”“差不多”,聽不到真問題,摸不著新情況。

  “接力賽跑到了棒落空”。這一派,面對改革,一哄而上,沒有輕重緩急,不講章法漸進,缺少系統謀劃,不善統籌兼顧。

  “大水漫灌大呼隆”。這一派,推進改革缺乏精準的節奏把握、有力的流程式控制制,手榴彈炸蝨子,勁沒少花,效果不佳。

  這派那派,説了歸齊“馬虎派”——對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準備不足、學習不夠、作風不實,跟不上群眾所需、所盼、所急的節拍。

  增強改革精度,是感情,也是能力;是認識,也是方法。

  先看貴州,六個“到村到戶”,一戶一策,精準扶貧。

  “乍一看差不多,進門入戶,才知千差萬別!”海拔2300米的海雀村,苗族老鄉朱學安一把拉住畢節市委副書記胡吉宏的手——這個幹部他熟悉,兩個月,上了他家六回門。

  態度精誠,才能精準把脈,找到真問題。深化改革,見不得腳不沾土、作風漂浮,容不得磨洋工,不推不動甚至推而不動。

  再看河北,一天化解過剩産能800萬噸,宛如天方夜譚。

  認識達標到行動過關,越壓越多到決不反彈,唐山市政府特邀諮詢辛志純點讚:“市長的歸市長,市場的歸市場,理清了、捋順了、打通了。”

  業務精通,才能精確制導,制定好措施。深化改革,就得遠離本領恐慌,力避“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

  還有安徽,打通農村水利“最後一公里”,政府決不包攬。

  下面部門以廣建水利的名義,要求增6000多編制。省裏堅決堵住,政府投2/3,社會跟1/3,多種形式服務,多樣化市場主體,多年痼疾徹底清除。

  協調精到,才能精細操作,贏得實效益。深化改革,“放”要有規矩,不打“小算盤”;“管”要有章法,不藏“小九九”。上下貫通,左右銜接,共同釋放改革紅利。

  全面深化改革已經起勢,增強改革精度深意何在?

  “結對幫扶到村戶,村裏走進好幹部,真心實意來扶貧,屁股粘土坐得住……”

  一首海雀山歌,道出此中真意。

  精準改革,改出真作風,改出真發展,改出真感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