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心裏有群眾 腳下有力量

  • 發佈時間:2014-10-04 05:52:2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身材高、嗓門大、説話辦事透著一股利落勁兒,這是北京市密雲縣古北口鎮黨委書記何麗娟給人的最初印象。就是這位看來大大咧咧的女幹部,紮根古北口鎮近10年,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中,敢想敢幹、雷厲風行,帶領古北口鎮走出了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

  “南控幽燕、北捍溯漠”的北京密雲古北口鎮,位於司馬臺長城腳下。“七郎墳、令公廟、琉璃影壁靠大道、一步三眼井、兩步三座廟”這句當地人熟知的順口溜,道出了其獨特的人文景觀。

  2010年,何麗娟出任古北口鎮黨委書記。當時,鎮裏個別村依託自然景觀搞起了民俗旅遊,但只是小打小鬧,産業單一,增收緩慢。

  為了找到一條適合古北口鎮資源稟賦的發展道路,她進村入戶,廣泛聽取意見,虛心向老同志求教,先後提出了“文化立鎮、旅遊強鎮、生態富民”的發展思路和建設“國際文化旅遊特色鎮”的奮鬥目標。

  抓住古北水鎮重大旅遊項目落地建設的機遇,她積極推進司馬臺村整建制搬遷,遇到思想轉不過彎的村民,親自到府、耐心細緻地做工作。

  最終,她用實際行動感動了全體村民:僅用20天就完成502戶、4000多間房屋搬遷任務,解決了327個與拆遷補償有關的疑難問題,啃下了“國際文化旅遊特色鎮”建設中的硬骨頭。

  如今的司馬臺新村,依山傍水,家家住上嶄新的二層小樓、幹起民俗旅遊。每人平均年收入從不足萬元,一躍達到3.6萬元。67歲的村民陳秀伶説起新生活笑得合不攏嘴,“現在住得寬敞舒服,還能掙錢。”村民蔡蘭俠由衷感嘆:“生活水準提高了至少20年!”

  古北口鎮一共有9個行政村。司馬臺村靠民俗旅遊富起來了,其他村怎麼辦?何麗娟把目光放在了促進農業與旅遊業有效對接上,提出“一村一品”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依託“古北水鎮”這個産業龍頭,她大力發展湯泉香谷溝域經濟。農曆九月,位於湯河村的紫海香堤香草園裏,仍有300多畝紫色香花悠然綻放。遊客可以觀香花、吃香餐、品香茶、購香物、泡香足。這使來古北口鎮旅遊的客人,不僅能遊古北水鎮、住司馬臺新村,更有香草園香花可賞。

  北臺村自古有種植大蔥的歷史,清代成為皇家貢品,何麗娟帶領鎮農業中心的幹部鼓勵、扶持村民種植“北臺禦蔥”,為村民每人平均直接增收近千元。她又以相同的模式鼓勵、扶持龍洋村農民建起了蔬菜大棚,每年為村民每人平均直接增收2100元。此外,“楊莊子村冬棗”、“北甸子村雜糧”等一、三産業融合發展的都市型現代農業,也讓廣大群眾得到了實惠。

  “感情真、作風實、能幹事。”這是北京市密雲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穎對何麗娟的評價。“當幹部的只有心裏有群眾,腳下才會有力量。”這是何麗娟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對群眾反映的居家過日子的小事,她從不敷衍。作為司馬臺村的包村幹部,有村民希望在新村重建一座碾子,她專門安排資金專人落實。有村民反映沒有地方跳舞,她和村民一起選好地點,剷平、硬化、通電,只用了一週。為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何麗娟堅持每週五接訪,並要求各村黨支部堅持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每兩天一會商、每週一答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不管是“擺桌到府”的“鎮黨政領導幹部民情日”、“聯繫進家”的“機關百名黨員入千戶”活動、還是“徵集到人”的“黨代表社情民意徵集月”,何麗娟都親自參與制定整改方案,要求鎮村黨員幹部“按住葫蘆摳籽”,一項項切實整改。

  在何麗娟的努力下,古北口鎮被評為2011年“全國文明鎮”。從沒想過當先進的她2012年當上“北京市創先爭優優秀共産黨員”,今年又被評為“北京市三八紅旗手”、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當選“最美基層幹部”,何麗娟表示“壓力大動力更大”,今後將用更高標準要求自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