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十一長假怎麼過?看看國外形形色色的度假方式

  • 發佈時間:2014-10-02 10: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小夥伴們,“十一”黃金假準備好了嗎?七天説長不長説短不短,你是否在為如何度假而煩惱:在家宅著太憋屈,走親訪友嫌麻煩,出門購物太奢侈,遊山玩水易醉氧……

  其實,無論哪一種度假方式都有利有弊,重要的是身心俱疲的我們能夠從馬不停蹄的生活節奏裏暫時解脫,放緩腳步,放鬆心情。度過難得假期的方式有多種選擇:是陽光海浪和細膩的沙灘?是情迷音樂與陶然閱讀?是背上行囊走向遠方?還是放下恐懼來一次“黑暗之旅”?讓我們看看這些源自國外形形色色的度假方式吧。

  

  法國

  休假神聖不可侵犯

  幾乎到過法國的人都有這樣的印象:法國人不僅懂得生活和享受,他們更深知休息與工作的關係。在法國人心裏,休假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甚至有不少人還認為休假比工作更重要。

  目前世界許多國家都實施帶薪休假,而這一制度的起源地就是法國。早在1936年6月7日,法國總工會和僱主協會就簽署了馬提翁協議,規定法國所有員工只要在一家企業連續工作滿一年便可享受15天的帶薪假期。後來,在工會等組織努力下,法國人的帶薪休假期越來越長,帶薪休假的權利也寫進了《勞動法》。目前法國帶薪休假一般為30天。

  法國《勞動法》規定,休年假原則上在每年5月1日到10月30日之間,具體休假時間由員工與老闆協商確定,假如老闆要求員工在法定年休期以外的時間休假,員工有權再享受2天額外的休假。有15歲以下孩子的母親,年休可延長,每一個孩子可增加2天假期。

  外出度假是法國人一項重要休閒方式,其趨勢和特點是行期縮短、次數增多、假期形式與內容安排上追求與眾不同。不少家庭開車舉家到附近遊玩,甚至會在一些森林公園野餐、燒烤,享受與都市截然不同的生活;也有一些人到環境優美的地方享受寧靜。

  瑞典

  鼓勵帶薪休假

  瑞典是個世界著名的高福利國家,許多國家鼓勵人們努力工作,而瑞典卻提倡在職人員自願脫離工作崗位休假。根據該國2002年開始試行的自願休長假制度,自願脫離工作崗位休假12個月的員工,可以在休假期間領取85%的失業保險金。瑞典政府解釋説採取這一措施是為了安排長期失業人員上崗,為他們最終獲得一份穩固的工作創造機會。

  有錢又有時間,使瑞典人養成了熱愛假期旅遊的習慣。據報道,瑞典每個家庭用於休閒旅遊的年平均開支約3000美元,超過了許多歐洲國家。國家規定,帶薪假期每年不得少於5個星期,有些企業的帶薪假期甚至長達7個星期。加上其他法定節假日,瑞典人全年可享受的假期長達150天。這樣長的時間,為瑞典人外出度假提供了充裕的時間保證。但近年來瑞典人逐漸改變了一年休一次長假的傳統習慣,而傾向於將長假分成幾個短的假期。冬季,許多瑞典人去泰國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享受陽光;夏季,風光誘人的歐洲國家是他們的首選度假地,有更多的人選擇在國內鄉村度假。

  英國

  休假不“一窩蜂”

  英國的法定假日並不多,除週末雙休日外,12月的耶誕節和4月的復活節再加上公共假日,一年僅有9天。但英國《勞動法》規定,職工有享受帶薪休假的權利,假期長短視工作年限而不同,短者3個星期,多則一個多月。耶誕節和復活節是英國兩個大節日,已成英國人集中休假的時段。除了這兩個假期外,英國在職人員法定年假的休息多集中在每年的七八月。這期間,議會休會,政府機構工作人員也輪流休假,日常工作處於半休眠狀態。

  英國人的休假有自己的特點,沒有“一窩蜂”現象。其原因一是人們休假方式和休假地點日趨多元化。有人喜歡遠足和野餐,到鄉村欣賞迷人的田野風光;有人則喜歡看戲和聽音樂會,或到歐美等國旅遊更成時尚。其次是公司和企業工作人員選擇休假時間非常慎重。許多人害怕丟掉工作或公司作出不利於自己的決定,擔心休假結束後自己的工作崗位被調換;也有不少人不願因自己休假讓同事加班兼管自己的工作,導致同事抱怨和不滿。因此,對於法定年假,他們大都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一年中對自己和他人都比較合適的時間去休。這無疑就使休假時間有所分散。

  

  美國人休假常去農場體驗生活

  美國人休假不遊山玩水

  在美國,聯邦政府規定的公共節假日共有10個,基本上貫穿全年。再加上每週的雙休日、一些宗教節日以及公司的帶薪年假,美國人的休假被細水長流式地分散到了全年之中。

  大多數美國人的休假觀念與中國人有很大不同。很多富人的休假只是安排到自己的鄉村別墅去住幾天或拉著房車到野外去“安營紮寨”。普通人也會選擇利用假期通過DIY(自己動手)對家裏進行重新裝修佈置。在比較偏遠的地方,很多美國人的休假也只是在附近的山川湖泊小住幾日。美國人的休假,並不像中國人那樣喜歡遊山玩水,更不會扎堆購物。

  除了出遊之外,各類博物館、圖書館也是美國人休閒的好去處。美國博物館協會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美共有博物館約1.75萬家。在僅有3億多人口的美國,每年到各類博物館參觀的多達8億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全美博物館中超過1/3 都是可以免費參觀的,即便收費,門票價格也比較低。圖書館則是美國民眾業餘生活的另一大“陣地”。美國人憑證可免費借閱圖書、音像資料等。從書籍的借閱記錄看,圖書館的資源利用率極高,書籍處於不斷迴圈流通之中。

  健身鍛鍊同樣為美國人在假期中所熱衷。健身房、學校體育館、戶外綠地等處處可見美國人鍛鍊的身影。在美國,可以説,休閒真正滲透到了每天的生活中。

  此外,近年來美國人流行 “職業休假”,只要你支付一定的費用,就可以在休假的時候去幹自己的“夢想職業”,而且,還會有專門的指導老師為你提供服務。

  在“職業休假”公司裏,你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夢想工作”———你可以選擇付349美元嘗試一下在超市裏做奶酪,或者花799美元去加利福尼亞州的弗雷斯諾市當個偵探……“夢想工作”囊括了200 多種人們夢想的職業,“工作”的期限從1天到3天不等。最受顧客歡迎的“夢想職業”主要與娛樂、體育、烹飪、時尚及看護寵物有關。

  據統計,大部分到“職業休假”公司度假的人年齡在35 歲至50 歲,這些人大多有技術背景或者在金融界工作。

  法國人邊度假邊看病

  法國是世界上帶薪假期最長的國家之一,也是休閒度假生活方式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法國工薪階層從1982年開始便享有每年長達5周的帶薪假期。自2002年開始,按照新的規定,又根據工齡的期限或行業的特殊性,使大約10%的法國人的帶薪假期變得更長。據了解,假期最長的人一年可以有長達8周的假期。

  法國也有7%左右的人不休假或者很少休假,因為他們的工作不允許他們休假,如一些小老闆或獨立技術人員等。而一些獨立行業,如農民、推銷人員、商人、自由職業者等,這批大約11%的人每年假期不超過4個星期。

  一份來自法國旅遊部門的調查表明,越來越多的法國人利用8月長假期進行“醫療旅遊”,即在飽覽異國風光的同時,到當地尋醫問藥。目前,許多醫療費用相對較低的國家成為法國遊客首選的醫療旅遊目的地。

  法國遊客不但喜歡利用假期到國外看病,而且他們的“醫療旅遊”非常有針對性。如前往突尼西亞和摩洛哥進行面部美容手術和隆胸手術;到西班牙、比利時進行不育症的治療等。而去匈牙利看牙病的法國人增加最快。

  英國人的度假:旅行及古怪比賽

  英國人在度假期間也會同其他的國家的人們一樣,盡情享受一番,鬆馳一下長期工作緊張的神經。傳統上,他們喜歡外出旅遊或和朋友到郊區聚餐,也喜歡看戲和聽音樂會,其主要目的就是尋求放鬆。而英國的名勝古跡景點、各種時令特色的旅遊項目、常年不斷的音樂會和文化節都為不同口味的人們在假日期間提供了充足的選擇和足夠大的舞臺。

  耶誕節和復活節是英國人出國遊玩的高峰期,他們的目的地除了歐洲大陸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的海邊聖地,以及美國等傳統度假地點之外,到亞洲和其他地區度假的人員也逐漸多了起來。

  在假期期間,幽默搞怪的英國年輕人也會充分利用這些時間組織各種稀奇古怪的比賽,吸引了很多遊客慕名前來,如在泥潭裏游泳、滾奶酪比賽、射豌豆比賽、背老婆比賽還有扳腳趾比賽。很多比賽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説過,而這些荒誕的比賽也吸引了很多愛好者和好奇的參觀者,有人甚至不遠千里從國外而來。如沼澤泥潭浮淺比賽吸引了很多澳大利亞的參賽者;歷史悠久的滾奶酪比賽,參賽者將奶酪滾下山,然後朝山坡跑下追奶酪,由於山坡的坡度非常陡峭,大部分比賽者多是連滾帶摔地跑下去,成了名副其實的滾人大賽,而山腳下就有救護車等在一旁準備急救。

  不僅如此,一些古怪比賽的歷史還可以追溯到13世紀,如踢小腿比賽有數百年的歷史,參賽者可以在褲管裏面塞滿稻草作為保護墊,比賽規則就是兩人四手抓緊相互踢對方的小腿,直到把對方踢倒為止。愛好這類古怪比賽的人之所以熱衷,就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英國精神的精髓,他們覺得這是英國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英國人有幽默感有探險精神,更有瘋狂的一面。

  

  “黑洞度假”

  遠離數位時代的國外農家樂

  無處不在的網路和現代科技,讓很多人的休假都變成了“待命千奇百怪的度假方式休假”,遠離高科技,離開網路,單純的體驗生活和自然成為一部分人的渴望,回歸本我,成為了他們的訴求。類似于“農家樂”般的“黑洞遊”在海外興起逐漸成為流行的度假方式。

  “黑洞度假區”意指沒有手機和網路信號,不配備電視,甚至不鼓勵使用鬧鐘的度假區,人們甚至延展其概念,將之指代為拒絕一切高科技電子設備、拒絕嘈雜的靜心之旅。度假方式也從國外度假區人為遮罩手機和網路信號開始向自然的沒有信號或信號差,但景色靜美的地方露營、登山、借宿自然村落的方式發展,以追求與世隔絕和重返自然為主。

  一名熱衷黑洞遊的美國驢友形容稱,在與世隔絕的海濱,“好像在世界盡頭一樣”,獨坐的美景,每個人一生都該體驗一次。

  但這種度假方式也招致了批評的聲音,分析人士表示,人為遮罩信號的景區存在過於刻意的問題,很難滿足想體驗“黑洞遊”遊客的願望,而純天然的路線則過於偏僻,沒有太多旅遊經驗的遊客一旦陷入險境,自身安全與救援都是很大問題。

  換房度假

  宅在別人家度假

  莎士比亞曾説“戀人總在旅程的終點相會”,旅途的終點不正是家嗎?

  沒錢度假?又不想在美妙假期裏離家太遠?換房度假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旅遊體驗。

  “換房度假”,指兩個不同城市的人,相互交換房門鑰匙,住入對方家中,或體驗對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

  這種度假方式最初是由想遊遍歐洲,但囊中羞澀的歐洲教師們發展起來的,而且這並不是個新鮮玩法,“換房度假”在西方已經有超過50年的歷史,頗受歐洲中産階級家庭和白領的歡迎。這種度假方式為旅行者節約了大筆的旅館費用,也為旅行者提供了一種奇特的旅行生活體驗,越來越受到追求自由的旅行者推崇。

  一般想要“換房休假”的雙方,需通過社交網路或者專門的換房度假網站尋找自己目的地的房主,在換房前簽署協議,規定房間使用與損壞賠償等問題,若協議達成,雙方即可換房休假,開始享受自己的悠然假期。這不失為節省旅行成本、快速融入當地文化的度假選擇之一。

  “黑暗之旅”

  讓度假度得心痛一點

  丘吉爾在二戰後曾説:“我們必須掩蓋過去的所有恐懼”,若體驗過“黑暗之旅”,或許你會對他的説法有所感悟——人類的創傷仿佛昨日一般鮮活,傳遞出的則是無言的恐懼。但喬治·桑塔亞那則對此持不同觀點,他堅信“那些不能銘記過去的人註定要重蹈覆轍”。

  當你旅行的時候,是否是在尋找100%的休閒和放鬆?或許選擇一條道路,在旅途中揭開歷史的面紗,尋找那些歷史中的黑暗角落,同樣會讓人受益匪淺。

  《孤獨星球》就列出了這樣一個“黑暗之旅”旅行清單,其中包含有羅馬鬥獸場、奧斯威辛集中營、南非羅本島監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9·11紀念地、日本廣島、塞內加爾的奴隸島、亞利桑那州的“撒旦”洲際導彈博物館、古拉格集中營以及切爾諾貝利等等。《孤獨星球》稱,“黑暗之旅”作為度假旅遊的一部分,正在慢慢變得熱門,當很多遊客仍選擇奢華、休閒的休假時,一些人選擇成為歷史的觀察者和反思者,體驗那些人們曾遭受無盡苦難的場所,思考人類的歷史和行為。

  “黑暗之旅”,展現的是人類歷史上的陰暗面,冰冷的建築和場地,默默講述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如何逝去的故事。在亞利桑那州的“撒旦”洲際導彈博物館,“幸運”的遊客還有機會親手按下代表發射核彈的紅色按鈕。或許,在假期中,沿著這些人類歷史上最不該忘記的部分,展開一場文化苦旅,也會是一個獨特的選擇。

  

  就如何過“十一”小長假這一話題,網友紛紛發表自己的建議,以下是部分網友的觀點摘要。

  @名可名:難得有這麼長的休息時間,打算好好休息一下,多做點好吃的犒勞一下自己。

  @駱駝草:在家宅兩天補個覺,然後出去玩兩天放鬆一下。

  @冰檸檬:陪女兒好好玩。

  @雄關印象:外出人擠人,傷財又勞神,還是在家享受烹飪美食、快樂運動、親友聚會、睡覺看片、家庭勞動的自由時光吧!

  @幻彩:陪母親説説話,和姐妹聊聊天,陪女兒去遊玩,給自己放放鬆,給家裏做清掃。

  @amazons:人太多去哪都過不好,“十一”只能老實地呆著陪陪娃陪陪老婆。

  @雲裏霧裏:家裏人打算不走太遠,就去一下胡楊林吧,再來個燒烤。

  @東風破:放假時間好好給自己放個假,多陪陪父母。

  @月中白楊:“十一”長假,何必出去跟別人擠得你死我活的呢?去店裏租些影碟,或者從網上下載幾部大片,準備好零食,一次性把那些大片看個夠。

  @夢想高原:平時,忙碌的工作和學習難免會讓身體有些小痛小恙。趁著這個假期,好好養養身體吧!男性可以趁著這個時候出去運動運動增強體質,女性則可以吃一些美容養顏的補品,順便做做美容,讓自己光彩照人。

  @往上往下:平時總忙這忙那,把朋友都忘了吧?如果你的朋友也沒有假期出行計劃,那就把他約到家裏來,吃頓飯,閒話家常,也不失為人生一大快事。

  

  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憊;

  花了好幾萬去度假回來還是看哪都不順眼;

  跟朋友在夜店嗨個夠,第二天醒來心裏只剩空虛。

  七天長假即將到來,如果你的休息方式不能讓你恢復疲勞,放鬆神經,讓你重新投入工作與學習的時候又是一個精力充沛的人。那麼,它都是一種錯誤。

  姿勢不對休得太累

  離十一還有半個月,手上忙著工作的人們心裏早長了草,完全是準備迎接長假的節奏。旅行社急速拉升行程報價、飯店也迎來訂餐高峰,有人攢著勁打算睡個三天三夜,有人想把家裏房子刷一刷,長假計劃從來都是滿滿的。

  鄧穎是哈醫大二院急診內科的主任,她説每年的“十一”,本來應該是一年中得病較少的季節。但在長假期間,急診數量卻跟節前相比有所上升。“有人是因為暴飲暴食引起腹瀉,有人是因為生活不規律患了上呼吸道感染,年輕人整天趴在網上手機上引起的視力下降,老年人因為兒孫都回來了過度疲勞誘發犯病。還有一個激增的人群就是外地來旅遊的遊客,因為水土不服引起的腹瀉、感冒、發燒。”

  其實,這些休息休到累的原因多半是我們錯誤地理解了休息的含義。最好的休息就是那些讓我們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熱情的活動。但可惜,我們缺乏對“休息”的想像力。我們能想出來的休息方法不是癡睡就是傻玩,我們休息到疲於奔命。

  故事外的一聲嘆息

  在磚街上一家咖啡店上班的李哥,他的手機微信裏剛剛接到一個召喚:小夥伴兒們,帶上游泳衣和羽絨服,“十一”長假咱們去阿爾山泡溫泉吧。

  李哥情知自己去不了,因為“十一”是店裏的好時候,他走不開。面對無法趕赴的邀約,看看身邊忙不完的一大堆事,李哥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觀光團去一個山水秀美的偏僻小村去遊玩,一個當地老人坐在樹蔭下一邊吹著涼風一邊編草帽,那草帽是用當地的一種蒲草編的,非常精緻漂亮。觀光團裏的一個商人看見了,覺得是個商機,他想,這樣漂亮精美的草帽,如果拿到大城市去賣,一定賣個好價錢。商人裝作不經意地問老人:“請問,這草帽多少錢一頂啊?”老人微笑著説:“十塊錢。”説完又低頭繼續編他的草帽了,老人邊編草帽邊哼著小調兒,看上去快樂而閒適。商人快高興得跳了起來,這麼精緻的帽子在大城市,沒有一百塊錢是絕對買不到的。商人趕緊對老人説:“老人家,如果我在您這裡訂做一萬頂草帽的話,你每頂能給我優惠多少錢呢?”他以為老人肯定會高興壞了,沒想到老人慢吞吞地説:“要是這樣的話,我就不賣給你了。”商人大惑不解。老人説:“我坐在這樹蔭底下編草帽,吹著風,喝著茶,哼著歌,本來是很享受的事,沒有一點負擔。你要一萬頂帽子,我就得沒日沒夜地拼命幹,那該多累啊,不但身體累,我的心更累,所以我不願賣了。”

  講完故事的老李説,我也想當那個老人,但事到臨頭,我一定是那個商人。“累啊,誰也不想累,可是誰不累啊!”

  別管別人怎麼休

  絕大多數城市人的現狀是,清晨勉力睜開困乏的眼睛,不情不願地擠著公交去上班,熬到太陽落山,心力憔悴腰酸背痛地下班。厭倦、煩躁、倦怠每天都在襲擊都市人業已脆弱的心。微信上,心靈雞湯式的美文鋪天蓋地,各種平常心,講放下,講修行。但就如同故事裏的商人,但凡有一點機會,多數人都會像打了雞血一樣投入戰鬥,只是忙碌過後,又都會無奈地嘆一聲:活得太累了。

  用看兩小時讓你開懷的漫畫或小説代替去KTV唱那些一成不變的口水歌。

  去沒有人的街上走走,或是看看你從來沒有機會看到的早間劇場。

  也可以去旅行,但不是換個地方打麻將、游泳,而是感受自己經驗範圍以外的人生樣貌。

  當然,最適合你的方法還是要你自己探索。事實上如果你覺得打掃衛生比坐過山車是更好的放鬆,那麼就去吧,別管世界上的其他人都在玩什麼。

  (文字來源: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中國廣播網、國際線上、中國日報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