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陜西:科技助力綻放扶貧精彩

  • 發佈時間:2014-10-02 05:31:3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肖力偉胡明寶

  位於秦嶺南麓的陜西省太白縣東青村,群山環繞,屬於國家秦巴山區連片特困地區。走進村子,錯落的民居沿河而建,清澈的太白河靜靜流過。在河谷地帶,放眼望去是一片平坦的土地。正是五穀飄香的秋季,這裡卻不見任何莊稼的影子。

  這麼好的土地為什麼不種莊稼?村民張慶海告訴記者,這裡不是什麼撂荒地,土壤裏埋著村民的“金疙瘩”——藥用真菌豬苓。近年來,東青村巧借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的東風,在陜西省科技部門的重點扶持下,通過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豬苓産業,從昔日的重點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2013年,東青村豬苓産值達到1357萬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09萬元。

  東青村的變化是陜西省科技扶貧效果的真實寫照。近年來,陜西省科技廳聚集片區扶貧攻堅主戰場,將科技扶貧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統籌安排,經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走出一條以建設示範基地、示範村、示範戶為抓手,以項目為支撐,以培訓基地為平臺,以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為保障的片區科技扶貧之路。

  發揮科技優勢,培育脫貧産業

  “圍繞特色産業發展,加大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推動産業升級和結構優化。”這是《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對科技扶貧的要求。陜西省科技部門在扶貧過程中充分依靠自身優勢,通過培育主導産業來帶動貧困地區農民致富。

  在東青村,為促進豬苓産業科學發展,陜西省科技部門建立了科技攻關、科技示範、科技帶動、科技培訓“四位一體”的新型農技推廣機制,全力促進豬苓種植上規模、上水準。通過建設科技扶貧示範基地,在東青村新建技術推廣示範點3個1000畝,豬苓種子繁育基地2個,並建設溫室大棚,安裝溫度控制裝置、噴灌等裝置。

  在促進東青村豬苓産業發展過程中,陜西省科技部門不斷加大新技術的攻關力度,産生了許多科技成果。其中,楊氏“豬苓王”速生栽培法已獲國家專利;人工半野生栽培法已通過科技部門的成果鑒定。同時,還制定出適合本地區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的多項規範生産技術,為豬苓種植産業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在科技部門的幫助下,通過發展豬苓産業,我們東青村實現了致富奔小康,並帶動周邊村發展這一産業。”東青村豬苓種植大戶張慶海説。像東青村一樣,目前陜西省科技部門已重點支援了秦巴片區30個貧困縣、43個示範鎮、56個示範村建設,建立示範基地面積達6萬畝,養殖基地56個。培訓當地農民26萬人次,受益農戶11萬戶。

  建設示範村戶,加強致富引領

  “以科技示範村為紐帶,科技示範戶為輻射點,成為帶動貧困地區農戶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陜西省科技廳負責人説,為開展秦巴片區科技扶貧,陜西省科技廳從2012年起,每年安排科技扶貧專項經費400萬元,用於支援秦巴山片區科技扶貧示範村、示範戶建設。

  另外,陜西省科技廳通過項目傾斜,在每個片區縣重點扶持一些産業化龍頭企業,並充分發揮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農村致富帶頭人在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方面的紐帶作用,圍繞主導産業,建設規模化、標準化優質農産品種植生産基地和養殖基地,形成了“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生産基地”的科技扶貧示範模式。

  地處秦巴山區的紫陽縣城關鎮富家村,在陜西省、市、縣科技項目扶持下,全村富硒茶産業得到了較大發展。新建高效密植豐産示範茶園300畝,培育茶葉産業科技示範戶50戶,每戶均帶動3~5戶茶葉種植戶。2013年全村産茶15噸,産值450萬元,戶均茶葉收入1.2萬元,僅茶葉一項人戶均增收近3800元。

  今年,陜西省科技廳把紫陽縣確定為科技扶貧示範縣。根據紫陽縣縣域發展趨勢和特點,以發展特色農業、效益農業和生態農業為重點,建設富硒食品農業科技示範園區1個,重點支援茶葉、魔芋等富硒食品産業,以科技園區為平臺,加強農業技術整合與應用、農民技能培訓、産業體系建設,推進産業化扶貧工程建設。

  圍繞主導産業,推廣實用技術

  “為推動貧困地區發展主導産業,陜西省科技廳通過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行動、‘千人進千社、千技惠千村’行動等農技服務形式,在農業生産重要環節,示範推廣實用技術,全面提升科技為農服務的能力。”陜西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處長劉新安介紹説。

  據了解,凡是被選派到扶貧片區開展服務的人員,每月下鄉時間不少於15天,年駐點不少於180天,年培訓農村群眾人數不少於500人次,使每戶至少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為派駐點培養5~10名科技能手和科技致富帶頭人,科技入戶率達到95%以上。

  近年來,陜西省科技廳還探索出了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主體,聘用技術人員開展為農技術服務的新型社會化農技服務模式——“大荔模式”。通過使貧困戶和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走“企業+技術人員+農戶”的發展模式。目前,在全省貧困地區40個縣開展農技服務“大荔模式”,共投入經費1200萬元,推廣企業51家,企業聘用技術人員1200名。

  據統計,2010年到2014年,在陜西省65個貧困縣,共有150個龍頭企業、6000多名技術人員,參與貧困戶技術服務,各級科技計劃共投入3600萬元支援貧困地區發展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共投入9000萬元開展科研項目攻關、新技術示範推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