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真”幹部何麗娟

  • 發佈時間:2014-10-02 05:31: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高楊

  “如果沒有古北口這一萬口人,哪會有我們這一班人!只有心裏有群眾,我們腳下才會有力量。”這是北京市密雲縣古北口鎮黨委書記何麗娟常對黨員幹部説的一句話。

  有20多年鄉鎮工作經驗的何麗娟,10年前來到與河北僅有司馬臺長城之隔的古北口,便在此紮下了根。多年嘔心瀝血、忘我工作,她帶領全鎮黨員群眾勵精圖治,實現了發展富民的夢想。密雲縣委組織部長劉穎形容何麗娟是“感情真、作風實、能幹事”的好幹部,用何麗娟自己的話説,她所做的,就是把一顆真心捧給群眾。

  真誠——“思路決定出路”,50天完成千余人搬遷任務

  初到位於北京東北角的偏遠小鎮,何麗娟便思考起長遠發展問題。“思路決定出路,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她説。當時古北口還停留在“工業立鎮”的思路上,她走出機關進村入戶,拜群眾為師,向老領導請教,向老同志“討招兒”。

  結合密雲生態涵養發展區戰略,立足古北口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産業現狀,尤其是長城文化、邊塞文化、古鎮文化深厚底蘊,她提出“文化立鎮、旅遊強鎮、生態富民”的發展思路和建設“國際文化旅遊特色鎮”的奮鬥目標,經鎮黨委政府班子研究論證後,2008年成為全鎮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思想。

  2010年,何麗娟出任鎮黨委書記。她抓住“古北水鎮”重大旅遊項目落地的機遇,結合全市發展溝域經濟、建設新農村的契機,強力推進司馬臺村整建制搬遷工作。讓祖輩生活在村裏的人離開家園談何容易?只有用真誠換真心。

  何麗娟主持召開各層面會議103個,與群眾面對面,耐心勸導,細心算賬,有時候老人們邊説邊哭,她邊勸邊哭。她將500多戶的情況和搬遷政策背下來記在心裏,連續20多天奮戰在搬遷一線,和群眾“泡”在一起,嗓子啞了,嘴起泡了,眼裏佈滿血絲。

  鎮裏組成15個工作組,向群眾發放《致村民的一封信》等材料,解決了327個疑難問題。僅用50天時間就完成了502戶、1131口人,393套院落、4000多間房屋的搬遷,創造了密雲新農村建設史上的奇跡。古北水鎮今年試營業以來,接待中外遊客40多萬人次,實現收入6600多萬元。

  認真——“認準就幹”,發展一村一品實現産業富民

  古北水鎮龍頭項目建成後,何麗娟將目光放在促進一三産業對接上。雷厲風行、認準就幹是她的個性,她大力推動湯泉香谷溝域發展,加快紫海香堤香草藝術莊園建設,扶持農業創意産業;推進司馬臺民俗新村建設,實現村民“就地城鎮化”,按照一個民俗村就是一個鄉村酒店的理念,成立旅遊專業合作社,探索“六統一”的鄉村酒店式民俗旅遊新模式。

  如今,全鎮9個行政村中有4個以民俗旅遊為主。司馬臺民俗新村一年來接待遊客7.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665萬元,民俗戶戶均收入7.7萬元。年每人平均純收入由回遷前的9700元增加到3.6萬多元。其他各村依託傳統農業優勢,提出了“一村一品”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思路。

  北臺村依託“古禦道”文化和自古種植大蔥的歷史,發展“北臺禦蔥”生産,成立合作社規範土地流轉,種植大蔥300多畝,年産90萬斤;龍洋村發展設施蔬菜種植,年産蔬菜404.4萬斤。楊莊子村發展冬棗,北甸子村開發雜糧和柴蛋雞養殖。這些村莊都實現了收入翻番、超全縣每人平均收入的目標。

  真心——“按住葫蘆摳籽”,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何麗娟始終認為沒有群眾就沒有黨員幹部,她對機關幹部要求非常嚴格,常説“標準反映責任心,體現工作品質。我們付出100%,下面可能變成50%;我們付出200%,到老百姓那裏才可能達到100%。”

  這些年,她以“幹實事,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為目標,用“按住葫蘆摳籽兒”的精神解決了1338件百姓關心的實際問題。群眾路線教育期間,他們先後組織“擺桌到府——鎮黨政領導幹部民情日”、“聯繫進家——機關百名黨員入千戶”、“徵集到人——黨代表社情民意徵集月”等活動,對徵集到的520條意見建議逐條落實整改。

  何麗娟解決老百姓的事兒力爭“不過夜”。她常白天下村、晚上開會,有時遇到疑難問題就開會到半夜。鎮裏推出信訪專接會商共答機制,她每週五下午都準時接待來訪。“這是我對百姓的承諾。”她説。司馬臺新村拆遷後,4年來小到一口井、一個碾子、一個豬圈的遺留問題,都得到了妥善解決,沒有一人陳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