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烏蒙山間茶韻濃
- 發佈時間:2014-09-30 02:51:31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趙廣飛
高山出好茶。地處烏蒙山片區的四川省宜賓市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也是四川最大的茶葉主産區,被譽為“中國紅茶之鄉”。發源於該市筠連縣的金黃白露茶,因其優越的生長環境和獨特的茶香,被公認為我國三大工夫紅茶之一,以上市早、品質優的“早優雙絕”譽滿天下,遠銷東歐、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今年以來,四川確立了“建設千億元川茶産業強省”的戰略目標,宜賓茶産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除了五糧液,宜賓在滿城酒香中,又多了一張飄著茶香的紅茶名片。
天賜宜賓好紅茶
每天天剛濛濛亮,茶農便陸續上山,開始一天的採茶活動。進入筠連縣巡司鎮茶葉基地,手腳麻利的茶農們正忙著採茶。當記者一行因適逢陰天而覺美中不足時,筠連縣烏蒙韻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小東卻表示,這樣的日子才是採茶的絕佳天氣。在秋高氣爽這個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茶農避開雨霧天氣上山,采收剛綻開的嫩芽,這樣製作出來的紅茶口感才是最好的。
採茶師傅告訴記者,要選擇外形飽滿、顏色嫩綠的獨芽進行採摘。鮮嫩的茶芽,不能用手掐斷,而要把食指放在獨芽下,大拇指往下壓,然後輕輕向上一挑,茶尖兒輕彎彈斷,一個完好的獨芽才算採摘合格,這樣生産出來的茶葉才能沒有紅梗,保持綠芽的美觀。
在烏蒙韻茶業公司的加工車間內,記者看到,經過加工的茶葉成品外形扁平秀直,形似竹尖,香氣四溢,極具品飲和觀賞價值。朱小東説,作為一家有著60年曆史的富鋅、富硒專業紅茶生産企業,公司在好地方種茶、用好手法採茶、用好工藝制茶,才使烏蒙韻紅茶得以進入北京老字號慶林春、啟元兩大茶莊,獲得北京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茶園內形成“綠色生物鏈”
站在山頭上眺望,漫山遍野的茶園翠綠欲滴,賞心悅目,這裡是宜賓市珙縣鹿鳴茶業公司的萬畝茶葉基地。整個基地被分隔成幾十個區塊,每個區塊的周圍都有林帶環繞。宜賓市農業局局長林世全介紹説,營造防護林可顯著增進茶園的生態功能,改善區塊小氣候。夏季可增加空氣濕度、減少茶園水分蒸發,防止水土流失;冬季則可防止大風和嚴寒對基地的侵襲,減少茶園損失;同時,還將茶葉基地綠化為園林式茶園,提升了茶園的景觀效果。
在筠連縣的偏遠山區,烏蒙韻茶業公司擁有多個有機茶園。公司對這些茶園嚴格按照有機標準實施封閉管理,引來山泉水灌溉,規定在種植茶樹時只能施用草木灰和農家肥,嚴禁化肥、農藥進入。每年根據茶園內雜草長勢進行5~7次人工除草,嚴禁使用除草劑。記者在公司位於巡司鎮銀星村的生態茶葉基地看到,7000畝的茶園裏,成行地分佈著太陽能殺蟲燈和黃色的粘蟲板,三五成群的雞鴨穿梭在茶園中。朱小東説,茶園內養雞鴨,有利於疏鬆表層土壤,促進茶園對各種營養成分的吸收,使茶園成為集種植、養殖為一體的“綠色生物鏈”。
茶農告訴記者,每年11月份,他們就把存了一年的雞糞、豬糞埋到茶樹下面,為促進茶樹來年更加茁壯上足底肥。用心種茶、善待茶園已經成為銀星村1180多口人的自覺行動。
讓茶農因茶而富
如何保持茶産業的發展優勢,一直是宜賓市深入探討的課題。宜賓市市長徐進説:“四川是個産茶大省,而宜賓作為産茶大市,迫切需要一種既不造成環境、土地退化,又能滿足茶葉安全和生態需要的農業發展新模式。小小兩片茶葉,帶動宜賓農業、低碳、生態3張牌。必須加快發展,讓全市茶農真正受益於宜賓紅茶。”
為提升茶産業的發展水準,宜賓市積極鼓勵茶葉生産從家庭作坊式經營向股份合作等規模化經營轉變,組建了95個茶葉專業合作社,並連續7年推動宜賓早茶赴成都、進北京推介,為全國消費者買到貨真價實的宜賓紅茶提供渠道保障。
宜賓是烏蒙山片區扶貧的重要戰場。如今,憑藉迅速崛起的茶産業,宜賓很多農民富了起來,很多村子靚了起來。該市翠屏區明威鄉農民彭子權種了60畝茶園,還新開設了農家樂,一年的純收入達30萬元;高縣大窩鎮大屋村農民劉天其種了15畝茶園,尚處於幼林期的茶園每年收益已達2000元/畝,3年後將達5000元/畝……
茶葉是筠連縣騰達鎮春風村的主導産業,全村茶園面積從1000多畝發展到1萬多畝,村民戶均年收入也從不足1000元增長到1萬多元,全村187戶826人住上了規劃統一、風格別致的二層獨棟小樓,一躍成為宜賓市首批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村黨支部書記王家元告訴記者,現在村里正借勢發展生態旅遊業,讓茶山變成含金量越來越高的寶山。
如今,宜賓市茶園面積已達89萬畝,茶産業綜合産值達81億元,出口額佔四川省的70%以上,全市32.6萬戶茶農戶均增收1.5萬元/年。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