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造未來戰場的“戰士”

  • 發佈時間:2014-09-30 01:31:4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期特別關注

  俄羅斯中央科研精密機械設備建設研究所總經理謝米佐羅夫近日透露,從2014年9月起,俄羅斯軍隊開始試用全新的“戰士”士兵系統。他説:“儘管新裝備還存在一些缺點,但是國防部決定在9月份結束國家試驗後開始向部隊大批供應,讓士兵試用。”請看科技日報特約專稿——

  隨著下車步兵在現代軍事行動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一觀點逐步得到認可,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不斷探索各種技術,以強化士兵的感知、處置、運動和負載等能力給予了更多關注。這就是為何各國士兵系統爭相發展的原因所在。目前,俄羅斯在士兵系統的發展方面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其研製的“戰士”士兵系統有望于2015年底正式列裝。

  “戰士”士兵系統已研製5年

  目前,同美歐國家一樣,俄羅斯也開始了第二代士兵系統——“戰士”士兵系統的研製和測試。該系統更注重提升系統的防護能力及武器的打擊能力,同時對新型C4ISR系統進行了測試。該C4ISR系統採用開放式結構設計,可與多種偵察、控制、瞄準和目標指示裝置、雷達、測距機、測向儀和無人機連接,可提高對抗干擾和在受到敵軍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數據傳輸的能力,可配裝鐳射識別的敵我識別系統。

  早期,俄羅斯認為士兵系統最主要的部分是武器,其他部分應與其關聯。“巴爾米查”是其士兵系統發展的第一階段,其發展源頭可以追溯到蘇聯解體前。2007年,俄軍開始“巴爾米查-Ⅱ”的設計和試驗,重點是改進防彈衣、頭盔,提高防護等級,增強態勢感知及指揮控制能力,取代已裝備部分部隊的“巴爾米查”。2010年出臺的《2020年前單兵作戰裝備發展專項綱要》加快了“戰士”士兵系統的研製進度。與第一代“巴爾米查”相比,其敵我識別和數字通信能力得到提升。

  俄羅斯國防部第3中央研究所2009年10月27日宣佈,該所將在2015年前研製出“戰士-21”(Boyets-21)作戰服,該作戰服比上一代産品輕14公斤,能夠讓步兵攜帶重物奔跑,且在電力耗盡時可迅速脫下。2010年10月,俄羅斯通過了研製“戰士”士兵系統項目計劃。2011年2月,俄羅斯國防部計劃向法國採購幾套FELIN士兵系統(世界首個裝備部隊的士兵系統)用於試驗,隨後決定自主研製。

  “戰士”士兵系統的研發工作由在陸軍總司令領導下的專門小組來管理。據《俄羅斯報》網站2011年8月18日報道,在茹科夫斯基舉辦的“MAKS-2011”航展上,俄羅斯展示了其20余家本國企業參與開發的“戰士”未來士兵系統。俄羅斯于2011年12月宣稱,該新型士兵系統將在未來3年內問世,國家試驗計劃于2013年8月份開始,11月份結束,並於2014年向陸軍、空降兵和海軍陸戰隊交付該系統。另據俄羅斯《祖國》網站2013年6月6日發佈消息稱,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裏·羅戈津在參觀完位於科夫羅夫市的傑格佳廖夫兵工廠後説,“戰士”士兵系統有望裝備部隊,儘管最終由於輕武器等原因,最後測試被推遲。

  俄羅斯國防部已決定從2014年9月開始試用全新的“戰士”士兵系統,並在部隊試用期間對其繼續進行改進完善,試用一年後軍隊正式列裝。

  系統組件已經通過測試

  2012年,俄羅斯“戰士”士兵系統組件問世,適用於多種作戰環境,並已在日常實戰訓練和2012年9月舉行的“高加索-2012”演習中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除定位系統還需改進外,各項功能運作效果良好。該系統主要裝備步兵、偵察兵、武器操作手等。

  “戰士”士兵系統由武器、防護系統、感知和指控系統、能源設備和其他保障系統組成。武器系統包括各種槍械(9毫米手槍、5.45毫米衝鋒槍、5.45毫米步槍、7.62毫米狙擊步槍等)。步槍可採用AK步槍,配有下挂榴彈發射器和晝夜瞄準鏡。但有消息顯示,俄羅斯正在為步槍的換裝作準備,曾經計劃于2013年中期對AK-12武器系統進行國家試驗,因此最終採用何種步槍仍需假以時日。此外,“戰士”士兵系統從步槍瞄準鏡傳輸到士兵目鏡的數據通過無線傳輸。

  防護系統包括防彈背心和頭盔。該系統分為冬夏兩款,可快速穿戴。防彈背心分為輕型、強化型、傘兵型。依據不同的安全級別,其防護服和防彈背心總重不同。同時,對膝蓋和肘關節設計了保護組件。

  感知和指控系統包括態勢感知、敵我識別、數字通信與處理、定位與導航設備。2012年歐洲薩托利防務展上展出了俄羅斯士兵系統的指揮官接收指示器、指揮官個人繪圖儀和士兵接收指示器三種終端設備,具備衛星導航、指揮控制以及無線網路通信能力,通過網路協議可使400台設備同時接入一個網路。

  能源系統包括電池組、電路、能源系統監控儀等。其他保障系統包括護目鏡、聽力保護組件、凈水設備和自給熱源等。

  士兵現代化系統百花齊放

  近年來,美、歐等國家士兵系統的發展如火如荼,促使其他國家加快了士兵系統的研製、試驗和列裝的步伐。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在研的士兵系統或已制定了“士兵現代化計劃”的國家和地區性組織已超過30家。

  但是隨著美軍士兵系統在伊拉克戰爭等實戰測試中不斷暴露出的問題:結構複雜、重量大、反應速度不夠、戰場態勢實時更新速度慢、纜線太多影響射擊等,士兵系統的發展不再是一片讚譽。

  儘管如此,各國仍舊沒有停止士兵系統的發展。美國在2007年被取消的“陸地勇士”系統基礎上,經過重新整合和定位,推出了新的“奈特勇士”計劃,並對其進行網路綜合評價試驗。從“陸地勇士”發展而來的“奈特勇士”,在處理器速度、重量、功率等方面的性能不斷提高,部件體積越來越小。目前,美軍計劃將智慧手機作為士兵系統的手持終端,對系統結構進行優化和進一步試驗,進而實現降低成本,減輕重量,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歐洲多國已經聯合啟動了士兵系統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計劃。法國是世界上首個將士兵系統裝備步兵班,進入實戰階段並進行大規模生産的國家,其裝備與通信一體化步兵(FELIN)系統是目前世界上較為成熟的士兵系統。德國“短劍”未來士兵系統(IdZ-ES)已于2013年3月正式服役,該系統可以實現下車士兵與步兵戰車(輪式8×8“家犬”裝甲運輸車和“美洲豹”履帶式步兵戰車)內人員雙向無縫資訊傳輸。加拿大正在探索將智慧手機與無線電臺合併為一體的可能性,儘量減少了由於線纜連接帶來的行動不便。

  以色列推出輕型“支配者”系統,該系統是“支配者”士兵系統的四代産品,計劃裝備特種部隊。日本計劃在2015年實現單兵裝備系統的部分功能,2020年後在先進單兵系統技術上實現突破。印度陸軍實施了為期6年的“未來步兵士兵系統”(F-INSAS)數字化計劃,原定於2012年或2013年交付相關裝備,但從當前情況來看,該計劃將至少推遲4—5年。

  俄士兵系統與歐美不盡相同

  俄羅斯與美國、德國、法國、以色列等國家一樣,已著手進行第二代士兵系統的研製工作。俄羅斯實現了士兵系統單型裝備的資訊化建設,初步實現營連級以下步兵網路連接;法國、德國完成了士兵系統的資訊化綜合整合建設,並實現了與連級以下步兵網路的連接;美國、以色列則初步進入士兵系統與數字化陸軍網路的融合、互聯互通階段的建設。

  此外,俄羅斯與美、歐等國家在士兵系統的規劃設計和測試驗證方法上不盡相同。其一,美軍“奈特勇士”系統部署在步兵營測試,使用者是班組及以上級別單位的步兵分隊指揮員,士兵則通過能夠與“奈特勇士”相容的用戶終端與指揮員相連接,如此指揮員可與每一名超出視線範圍的下屬士兵形成通訊網路;俄軍“戰士”士兵系統將首先裝備偵察和空降兵部隊用於快速作戰和空降行動,其攜帶型電臺可保障“連長—排長—班長—單兵”間的公開或秘密的無線電通信。其二,美軍、歐洲國家軍隊紛紛通過將士兵系統部署到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通過實戰驗證其有效性;俄軍由於受體制和國情限制,仍採用較為傳統的部隊演習和試驗測試方法。其三,美軍士兵系統的發展經歷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取消、重組、更名,看似無序,實則富於創新,勇於自我否定;俄軍在開發新系統方面相對保守,其獨到之處在於不削弱優勢技術,但在態勢感知、資訊融合等領域存在差距。

  目前,世界各國士兵系統的共性體現在:均強調班組內成員合作的重要性,同時體現了作戰人員評估和戰場經驗對戰術能力完善和提升的重要性。但是系統複雜、重量增加,如俄羅斯士兵系統至少包括10個模組,包括武器、彈藥、帶防彈衣的作戰服、彈道頭盔、攜帶型電腦以及多種通信設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士兵裝備並非越複雜越好,部件增多帶來了靈活性和相容性降低等問題。簡單裝備能夠使士兵卸下重負而具備更高的殺傷力和生存力,進而提升士兵的綜合作戰能力。目前,英國就提出了“簡單化、非智慧”的裝備設計理念。筆者真心希望高科技裝備為士兵帶來福祉的同時不要成為了他們的負贅。

  (作者單位:總裝某輕武器研究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