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産品價格調節機制待完善
- 發佈時間:2014-09-29 05:52:37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一段時間,來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進貨的商戶絡繹不絕,紛紛圍在滿載著生薑的大卡車旁。“現在1斤生薑的批發價是10元。生薑雖不是當家菜,但也是剛需,價格漲了人們也不會少買。”山東安丘的生薑經紀人宋小林説。眼下,零售市場的姜價每斤高達15元至16元,已創下10年來新高,貴過了豬肉。新發地的經紀人回憶,姜價從去年4月份開始上漲以來,只有在去年底和今年5月份出現過短暫的下降,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不斷上漲。
姜價走高,山東高青縣木李鎮的姜農楊成賓樂開了花,“生薑是高産作物,平均畝産七八千斤,高産田能到1.2萬斤。按畝産8000斤、地頭收購價每斤5.5元計算,畝毛收入超過4萬元。”他介紹,今年生産的生薑要到寒露節氣時開刨,經過2至3個月的入窖老化,才可以上市。
我國種植生薑的産區比較多,以山東為主,佔總産量的七成。生薑是典型的一年生産、常年銷售的農産品,在山東主産區幾乎家家都有地窖,只要天氣合適、儲存妥當,可以在姜窖中放兩年以上。去年和前年生薑的減産對今年的價格起決定因素。數據顯示,2011年萊蕪生薑種植面積為10萬畝,2012年縮減為8萬畝,2013年縮至5.9萬畝。這無疑影響到今年的生薑價格。
新發地市場統計部門負責人劉通説,生薑這類農産品的種植工藝和單産水準基本穩定,影響不同年份産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種植面積,其次是是否受旱澇災害和病蟲害。2011年和2012年,生薑市場供大於求,價格大幅下跌,導致去年姜農種植面積明顯減少。加上去年産地高溫乾旱,削減了生薑産量,導致今年以來供應緊張。而今年山東乾旱少雨,更讓市場難以産生秋後生薑豐産的預期。
種姜的行家未必是行情的專家。對於多數姜農而言,價格走勢一直是個謎。過去的日子裏,他們已多次在暴漲暴跌間輪迴。據計算,地頭收購價在1元左右,姜農才能保本。2011年10月份鮮姜收穫,産地批發價每斤降到平均0.7元至0.9元。2012年姜市持續低迷,價格徘徊在每斤0.7元,一度跌到了0.5元。對姜農而言,這兩年,別説掙錢,沒白忙活就算不錯。
種生薑、賣生薑有明顯的“大年”和“小年”,一般是“好兩年、壞兩年、平兩年”,要耐得住“小年”的虧損,才能熬得來“大年”的紅火。事實上,姜價走勢多變,很多姜農在生薑可以出窖時,並不選擇一次賣完,而是賣一半留一半的保守做法。現在,姜農們一點點出清的是姜窖裏去年和前年的存姜,屬於典型的惜售心理。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生薑等小眾農産品的每人平均消費量低,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程度要低於生産者,其漲跌對單個消費者影響有限,這也是價格機制發揮作用的結果。從長遠看,蔥薑蒜等雖然是小眾農産品,但也關係到廣大消費者日常生活和市場的穩定,有關部門要健全市場資訊的監測預警機制,完善流通體系建設,提高産銷對接程度和生産的組織化程度。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