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公園裏 人在“綠城”中
- 發佈時間:2014-09-28 15:30:5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些年,重慶市璧山區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實施城鄉規劃、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5個統籌”,城鄉面貌和群眾生活得到了顯著提升,目前全區城鎮化率接近50%。
璧山區青杠街道蓮花村黨支部書記李發倫發現,前些年爭著進城的村民,這兩年陸續都回來了。在蓮花村的“蓮裕”農民新村,醫院、書屋、籃球場等文體設施一應俱全。“其實我們這裡的生活和城裏人已經沒什麼兩樣了。”李發倫説。
跟蓮花村一樣,璧山很多鄉村已經實現了“家門口的城鎮化”,村民們過上了和城市人一樣的生活。
城市變“深綠”
清晨,伴隨著灑向璧南河的第一縷陽光,家住璧泉街道的嚴永正跟往常一樣,來到秀湖公園晨練。“以前這個位置地偏人窮,如今成了城區的中心,還建起了好多個公園。我每天早晚都會到公園來鍛鍊。”作為土生土長的璧山人,嚴永正切身感受到了璧山的變化。
在重慶市科學劃分5大功能區域的戰略中,璧山被賦予了“城市發展新區”的新定位。基於此,璧山提出打造和諧、宜居、宜業的“深綠型”生態城市。
何為“深綠型城市”?璧山區委書記吳道藩説,淺綠城市就是景區化城市;加上環境保護,就是中綠城市;再加上低碳生活、迴圈經濟,就是深綠型城市。他説,璧山在城市建設中堅持做到“尊重天、尊重地、尊重人”,走一條集約、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美麗鄉村”建設也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璧山區開展了“生態村鎮建設年”活動,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促進公共資源向農村延伸。記者了解到,璧山今年還將硬化農村公路100公里,新建村社便道200公里,栽植200公里公路行道樹,同時啟動建設青杠、來鳳、丁家3個街道的污水處理廠,完成璧北9個污水處理廠(站)改造,實現全區場鎮污水處理廠(站)全覆蓋。
産業作支撐
51歲的蓮花村村民柯昌祥前些年一直以種地為生。2012年,他把家裏的幾畝土地流轉出去,到離家不遠的一家企業裏當起了産業工人。每天早晨,他用10分鐘時間騎摩托車到工業園區裏上班,下班後再到農貿市場買菜回家。“家裏自來水、有線電視、上網寬頻都有了,還能在家門口上班賺錢,感覺真好。”現在的生活讓老柯覺得很滿足。
像柯昌祥這樣的農民在璧山還有很多,這是璧山産城融合發展的成果。
“城鎮化離不開産業的支撐。”璧山區區長章勇武告訴記者,璧山將全區科學劃分為璧中城市區以及璧北、璧南、璧西3個生態區。在璧中城市區1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璧山建設了30平方公里的生態工業園區,以産業集聚增強人口的吸納能力。在壁北、璧南、璧西3個生態區,則分別建設了10萬畝蔬菜基地、10萬畝苗木基地和5萬畝果木基地,通過農業的現代化生産,引導農民向農業産業工人轉變或向二、三産業轉移。
為提高城市的宜居水準,璧山提出建設“一生之城”的發展目標,開工建設了人民醫院、老年護養中心等一批涵蓋人“出生、上學、就業、居住、看病、購物、娛樂、養老”等方面的精準服務項目。在投資策略上,璧山實施了“政府投資瘦身,社會投資擴容”,將政府資金集中用於民生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以此撬動社會投資,力求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比例達到1:6。
管理“網格化”
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也是社會管理方式不斷創新的過程。璧山區構建起農村社區化、城鎮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將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最基層。
在璧城街道,44歲的孫祖玉是東關社區紗廠家屬院300多戶居民的“網格長”,她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著民情日記本到轄區裏進行巡查,記錄居民的所需所要,能解決的儘快解決。不久前,璧山老城區供水實施一戶一表改造,她只用了不到半個月就把轄區住戶的手續辦齊了。
璧城街道于2013年實施了社區網格化管理,將所轄的5個社區劃分為111個網格,每個網格設立一名網格長,承擔起綜合資訊、物業管理、計生服務、便民服務、治安巡邏和信訪維穩等6項職責。截至目前,璧城街道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90%以上,解決矛盾糾紛200余起,為居民辦理大小實事800多件。
與之相呼應的是,璧泉街道在各村居增設了安全環保工作站,對轄區內污染源和安全生産進行檢查,還創新構建“543”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組建了40人的專職巡邏隊開展24小時街面巡邏,鄉村環境和社會治安明顯提升。
家在花園裏,人在幸福中。從深綠城市到美麗鄉村,新型城鎮化正悄然改變著璧山人的生活方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